“嘿,卡罗尔,眼睛盯着路!要是在草原上都能掉坑里,你就真该退休啦!”

    一辆涂着白色阿拉伯数字“343”的俄制c35战车里,四个五大三粗的白人男子不但要小心身边这些冷冰冰的装备部件,还得提防颠簸时的磕碰。这不,盯着观察孔往外看的炮手脑袋就冷不丁挨了一下,骂骂咧咧地叫了起来,而且,他这满口英语是标准的伦敦腔。

    “夜里活动,呆卡不把我们弄翻过来就不错了,别指望他干得比这还好!”装填手一副幸灾乐祸的口吻,嘴里说的同样是流利的英语。

    蓄着山羊胡的车长年龄约莫三十五六,他手脚并用地提醒两位同伴:“嗨,别抱怨了!集中注意力,我们已经进入战场了!”

    这时候,透过观察孔和潜望镜,战车乘员们已经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来自战场的火光了,冲天的浓烟也在炮火的映衬下隐约可辨。

    继续在颠簸中前行了大约十分钟,随着驾驶员的一声“注意”,这辆c35战车在短暂的缓冲后停住了。

    “要死啊!呆卡!”炮手揉着额头咒骂到。

    因为发动机熄了火,这一次驾驶员倒是清清楚楚听到了同伴的抱怨,他应道:“我说过‘注意’啦,你这笨家伙!要是等你做好了准备,就该撞上前面人的屁股了!看!它们都停下来了!”

    车长没有理会下属们这习以为常的斗嘴,他调整了一下潜望镜的观察角度,谨慎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不多会儿,有人从外面敲击车体,车长迅速推开舱盖,将小半个身子探了出去,然后就听到一阵语速飞快的俄语。

    车长静静听着,末了,用发音不甚标准的俄语了句“明白”,便缩到了战车舱内,用英语向他的同伴们说:“伙计们,我们得到的命令是跟随连队冲击敌人侧翼,日本人在这一带投入了不少战车,他们的步兵很拼命,先期投入战斗的第4战车旅伤亡很大,我们得小心了。”

    听罢,高颧骨、深眼窝、挺鼻梁的炮手嘟囔道:“一群正统的英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东北亚,帮着苏俄军队跟日本军队作战,我们的经历也够传奇了,要是被日本人干掉了,会有人为我们写传记么?”

    车长没有答,其余人也没有吱声。随着“懦夫国王”爱德华八世逊位,曾无比辉煌的大英帝国彻底沦为历史,大多数英国人都默默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结局,约有3000万民众成为英格兰王国、苏格兰共和国以及威尔士王国的顺民,500多万人选择在圣乔治旗下的加拿大定居,还有500多万人移民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只有少数人决定继续战斗下去,他们有的在不列颠各地秘密活动,有的在旧英属殖民地奔走,还有些成了国际战士,以军事教官、雇佣军士兵或志愿者加入他**队。在这些人当中,前往中国、苏俄、日本的各有千余人。

    这位蓄着山羊胡的车长全名巴特莱亚尔弗列得帕克斯,英格兰人,在英国陆军服役了长达11年,曾是大名鼎鼎的英军第1装甲旅的资深士官。二战期间,他跟随部队征战了艰苦卓绝的科恩半岛战役,作为车长取得了击毁敌方战车和装甲车各2辆的不俗战绩,而且在弃车徒步的情况下利用战防炮击毁了1辆敌军战车,后来在谢菲尔德战役中又率领新的车组成员击毁了1辆德军“条顿骑士”,不久受伤被俘,在德军战俘营呆到了战争结束,那时英国陆军已经不复存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这三个分裂出来的国家几乎没有像样的国防。帕克斯到家乡干了一年多交通警察,便带着未灭的理想和信仰来到俄国,成了一名“红皮白心”的国际战士,并且凭着扎实的战车指挥技术进入了苏俄装甲部队。在这里,他给自己取了个俄国名字,雅科夫,并且结识了几位新搭档:来自伦敦郊区的路易斯埃森他是这辆c35的炮手兼装填,来自苏格兰北部山区的卡罗尔维森特他是这辆苏俄战车的驾驶员,还有在俄国出生、有着一半英国血统的弗拉米基金克他是机枪手兼通讯兵。

    片刻过后,隆隆轰鸣声从外部传来。得到帕克斯的指令,驾驶员卡罗尔重新启动战车。由于装备了一台500马力的12缸v型水冷四冲程柴油发动机,c35有着良好的机动能力,在驾驶员的熟练操纵下,它很快做出了一个小半径转向动作,紧跟着前面一辆战车朝着正东偏南的方向驶去。

    前行了不到20分钟,帕克斯猛然叫道:“前方发现敌方战车!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