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位于奥匈帝国西部的格拉茨军用机场依旧灯火通明,一架架涂有金色三叶草徽标的48型双发轰炸机从各自停机位汇集到了飞行跑道上,强劲有力的引擎轰鸣声充斥着整个机场。
这些服役还不满一年的新型夜间轰炸机,隶属于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第73航空联队,一支老牌的夜间轰炸机部队。二战期间,第73航空联队先后参加过对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地的夜间轰炸,多次为前线部队提供夜间战术掩护,之后远赴中北美洲,协同德军展开作战行动,对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新奥尔良、诺福克等工业和军事重镇进行过夜间轰炸,此间共有165人获得了德皇颁发的红鹰勋章。
作为新一代的“爱尔兰夜鹰”,1948年定型投产的48型夜间轰炸机属于双发双座的轻型高速轰炸机。它们装备着新联合王国自行研制的二级增压发动机和高精度的机载导航轰炸雷达,空载状态下的最高平飞速度达到686公里每小时,升限14000米,有效作战半径750公里,最大载弹量1200公斤除了常规炸弹之外,它们可以一次性搭载4枚杀伤力惊人的300型凝固,或4枚威力爆表的300型钢珠子母弹。
就战术性能而言,48无疑是当前最优秀的夜间轰炸机。它们之所以没能成为西方同盟国家争相订购的通用型轰炸机,一方面是因为造价实在不便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的维护成本几乎跟战略轰炸机相当。
陆上,有固定式雷达基地和移动式雷达车进行24小时对空探测,天上,有45型陆基预警机提供无死角的全向警戒,再加上技术成熟的雷达导航系统,联军飞行员们由此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程。
在战术编号为73021的48型轰炸机上,驾驶员约翰迪隆少尉一手轻推油门阀,一手适时地松开了刹车杆,待座机开始向前滑行,他照例对搭档丹维尔中士说:“幸运随行!”
投弹手爽朗地回答道:“我有种预感,这会是一次轻松而又愉快的行动,意大利空军实在太菜了!”
约翰迪隆少尉会心地笑了起来。从格拉茨到意奥边境,只需要飞行一百多公里,前往威尼斯也不过是三百公里航程。在此前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激烈战斗中,联军不但重创了意大利空军,使得意军战斗机部队元气大损,还狠狠打击了意军的地面防空力量。
意军的地面雷达,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都不差,只不过意大利人在雷达的运用和反制上还处于入门阶段。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星期,联军航空部队便破坏摧毁了至少17座意军雷达站,几乎拔除了意军部署在整个北部地区的全部雷达设施,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意军航空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是在没有雷达辅助的状态下进行作战,以致于损失直线上升,联军借机夺取并占据了战场制空权。此后,意大利军队匆匆建立了几个临时雷达站,并将为数不多的移动雷达设备投入前线,这才勉强恢复了部分对空预警能力。
离开格拉茨后不久,由62架48组成的轰炸机群,与前来护航的28架44战斗机顺利会合。在这支夜间轰炸编队飞越意奥边境之前,一架45型陆基预警机与中队长们建立起了直线联系,向他们提供意大利东北部空域的实时敌情讯息:意军战斗机的夜战能力虽弱,但在联军机群起飞后不久,他们还是相应起飞了大约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前来迎击。
意军战斗机的出现完全在意料之中,联军机群迅速分出16架44前去“破阵”。夜间的作战环境显然对装备无线电制导雷达自导型空空火箭弹的新联合王国空军有利,战争最初的一个星期,联军对意军的空战损失比例,昼间是5比2,夜间是7比1,两相比较,可知双方的技术实力是多么的悬殊。
在领队长机的引导下,48保持着齐整紧密的队形。要说弱点,自卫能力差无疑是这款夜间轰炸机最大的短板它们只装备了2门20毫米前向机炮和两对13毫米后向机枪,这种强度的火力,还不足以对抗意制202和55。不过,自战争爆发以来,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相继在意奥战场投入了14个中队近200架48,迄今执行了1800架次的轰炸行动,损失仅为9架,这其中还有4架是带伤返航,在降落过程中坠毁或报废的。
45担当战场指挥,44冲锋陷阵,结果便是没有一架意军战斗机可以靠近联军夜间轰炸机群,意军地面高炮部队的象征性抵抗也未对这支飞行编队造成实质威胁。就这样,联军的夜间轰炸机群顺利深入到意大利境内,而它们此次的目标是集结在皮亚韦河东岸的意军地面部队。
“注意!我们今晚的轰炸目标是科勒纳诺城以东500至3000米区域,据地面部队报告,意军第19步兵师在此集结。跟往常一样,我们以雷达导航为主,以地面部队的蓝焰信号作为辅助校正标的。现在距离轰炸开始还有大约三分钟,全体做好准备!”
中队指挥官的指令,清楚无误地传达到了每一个中队成员的耳朵里。
这些服役还不满一年的新型夜间轰炸机,隶属于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第73航空联队,一支老牌的夜间轰炸机部队。二战期间,第73航空联队先后参加过对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地的夜间轰炸,多次为前线部队提供夜间战术掩护,之后远赴中北美洲,协同德军展开作战行动,对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新奥尔良、诺福克等工业和军事重镇进行过夜间轰炸,此间共有165人获得了德皇颁发的红鹰勋章。
作为新一代的“爱尔兰夜鹰”,1948年定型投产的48型夜间轰炸机属于双发双座的轻型高速轰炸机。它们装备着新联合王国自行研制的二级增压发动机和高精度的机载导航轰炸雷达,空载状态下的最高平飞速度达到686公里每小时,升限14000米,有效作战半径750公里,最大载弹量1200公斤除了常规炸弹之外,它们可以一次性搭载4枚杀伤力惊人的300型凝固,或4枚威力爆表的300型钢珠子母弹。
就战术性能而言,48无疑是当前最优秀的夜间轰炸机。它们之所以没能成为西方同盟国家争相订购的通用型轰炸机,一方面是因为造价实在不便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的维护成本几乎跟战略轰炸机相当。
陆上,有固定式雷达基地和移动式雷达车进行24小时对空探测,天上,有45型陆基预警机提供无死角的全向警戒,再加上技术成熟的雷达导航系统,联军飞行员们由此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程。
在战术编号为73021的48型轰炸机上,驾驶员约翰迪隆少尉一手轻推油门阀,一手适时地松开了刹车杆,待座机开始向前滑行,他照例对搭档丹维尔中士说:“幸运随行!”
投弹手爽朗地回答道:“我有种预感,这会是一次轻松而又愉快的行动,意大利空军实在太菜了!”
约翰迪隆少尉会心地笑了起来。从格拉茨到意奥边境,只需要飞行一百多公里,前往威尼斯也不过是三百公里航程。在此前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激烈战斗中,联军不但重创了意大利空军,使得意军战斗机部队元气大损,还狠狠打击了意军的地面防空力量。
意军的地面雷达,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都不差,只不过意大利人在雷达的运用和反制上还处于入门阶段。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星期,联军航空部队便破坏摧毁了至少17座意军雷达站,几乎拔除了意军部署在整个北部地区的全部雷达设施,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意军航空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是在没有雷达辅助的状态下进行作战,以致于损失直线上升,联军借机夺取并占据了战场制空权。此后,意大利军队匆匆建立了几个临时雷达站,并将为数不多的移动雷达设备投入前线,这才勉强恢复了部分对空预警能力。
离开格拉茨后不久,由62架48组成的轰炸机群,与前来护航的28架44战斗机顺利会合。在这支夜间轰炸编队飞越意奥边境之前,一架45型陆基预警机与中队长们建立起了直线联系,向他们提供意大利东北部空域的实时敌情讯息:意军战斗机的夜战能力虽弱,但在联军机群起飞后不久,他们还是相应起飞了大约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前来迎击。
意军战斗机的出现完全在意料之中,联军机群迅速分出16架44前去“破阵”。夜间的作战环境显然对装备无线电制导雷达自导型空空火箭弹的新联合王国空军有利,战争最初的一个星期,联军对意军的空战损失比例,昼间是5比2,夜间是7比1,两相比较,可知双方的技术实力是多么的悬殊。
在领队长机的引导下,48保持着齐整紧密的队形。要说弱点,自卫能力差无疑是这款夜间轰炸机最大的短板它们只装备了2门20毫米前向机炮和两对13毫米后向机枪,这种强度的火力,还不足以对抗意制202和55。不过,自战争爆发以来,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相继在意奥战场投入了14个中队近200架48,迄今执行了1800架次的轰炸行动,损失仅为9架,这其中还有4架是带伤返航,在降落过程中坠毁或报废的。
45担当战场指挥,44冲锋陷阵,结果便是没有一架意军战斗机可以靠近联军夜间轰炸机群,意军地面高炮部队的象征性抵抗也未对这支飞行编队造成实质威胁。就这样,联军的夜间轰炸机群顺利深入到意大利境内,而它们此次的目标是集结在皮亚韦河东岸的意军地面部队。
“注意!我们今晚的轰炸目标是科勒纳诺城以东500至3000米区域,据地面部队报告,意军第19步兵师在此集结。跟往常一样,我们以雷达导航为主,以地面部队的蓝焰信号作为辅助校正标的。现在距离轰炸开始还有大约三分钟,全体做好准备!”
中队指挥官的指令,清楚无误地传达到了每一个中队成员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