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来的党政一把手支书兼村长张发,随众搬到了西北面至晶村,再加上后来村里接二连三出了几个吃公拿俸的人,因此至晶村就人和就地利了起来,连带着新建的水库,也被强势地称为至晶水库。

    村名至晶,是后来的简称,原来叫至晶村,是一大块田地的名字。

    解放前,村里土地的称呼五花八门,都是几千年的约定俗成,其中大多以姓氏名号相称。

    如曹姓地主的就称为老曹家,王姓地主的就称为老王家,也有少数牵强附会古今传说的,譬如至晶村。

    解放后,田地收归穷苦大众。村干部一则为了在精神上,打击那些残留的地主老财,二则为了记忆方便,就以田间主路为界划分,再根据各自特征,给每片土地起了个名字。

    东面的有“狼蹲”“老庄”,南面的有“柿树园”“下渠岭”,西面的有“大炮台”“三道沟”,北面的有“铁路北”“二道闸”。

    除了“狼蹲”“三道沟”,还稍有点意味深长之外,别的地名全彰显了村干部的懒惰成性,随便看看情况起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就把农民赖以为生的土地给打发了。

    狼蹲,传说中有狼蹲了一下。所谓传说也就是瞎说,若瞎说个龙盘或者虎踞,那该多造福子孙后代,听起来就气派。

    三道沟的名字倒有些来历,不过没来历还好,有来历更让人郁闷不已。

    那年张书记响应的号召,头脑一热,从县政府借了一辆大拖拉机带动的联合收割机,帮助老百姓收麦,以此向人民群众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那么大的车,一到多年未经整修的乡间小路,就毫无悬念地陷进了泥淖。一千多号围观的群众,眼见大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好像要前冲后突,可就是只能窝在那个泥坑里左摇右摆。

    最后,无计可施的张支书忙发动群众,肩拉手拽的把拖拉机给拉回了正路。拖拉机辛勤耕耘了半天,只留下两道碍事挡道的大沟。

    而宽宏大量的村人怕张支书太难看,就把路边原有的排水沟加在一起,拼凑地叫起了三道沟。

    所有这一些都有据可考。张发解放前做过保长,困此文革中他的这些辉煌经历就被白纸黑字地记载分明了,贴得至晶村的前排后院到处都是。

    老庄,老村的名字。柿树园,曾经种过柿子树。下渠岭,干渠从这下到低洼处。大炮台,以前打仗遗留下来的炮台。铁路北,就是紧靠村北陇海铁路的北面。二道闸,村上第二个抽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