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以来,她们也看出来了,这家里是菊花当家理事,所以她才这么说。

    菊花听了一愣,这是……当这份家当是张杨挣的了?

    她微微一笑,漫不经心地答道:“我们穷惯了,所以不敢乱花钱。小叔读书的时候,家里才十几亩田,好容易攒了些家业,自然要手紧些。不过小叔念书,家里也没亏了他。”

    吴姨娘似乎听出了什么,温柔地说道:“那是自然。读书虽然花银子,可是,等老爷中举,乃至中进士后,还不是十倍百倍地赚回来了。”

    菊花很古怪地看着她们,虽然她并不想把账算得那么清楚,但也不愿意被人这么误解。须知众口铄金,说多了假的也变真的了。事实上这几年除了给张杨送的银子外,公中的钱家里根本没花过一分。

    没地方花呀!

    吃的用的都是自家田地产的,有时顺手就从菊花的田地里弄来了,包括鸡和鱼。一家人又能吃多少?所以她也不来算这个账。穿衣也是费不了几个钱的,菊花自己买的时候,顺便又帮公婆买了,也是懒得从公中去领钱。因菊花自己的田地多,所以置办农具也是成批地买,顺便也就帮家里代买了……

    所以张家的公帐没什么支出。无非是些人情往来送礼,最大的开支就是送给张杨银子这一项。

    槐子曾经提过这事,菊花无所谓地说道:“一年也没花多少银子,算那么细做什么。”于是就丢下了。

    张家发家肯定有张杨的功劳,最起码家里有个人在外做官,一般人也不敢来欺负张家,还有就是也省了税。可是,这份家业却实打实地是菊花和槐子挣得。张杨可没拿回一分银子来。

    按说那些投靠的佃户田地应该算张杨挣回来的,可是,这在张家的产业里只能占极小的比例,一年收租也不过收两百来两银子罢了。

    她轻笑道:“姨娘说的对。小叔中举后。咱们家免纳田粮,省了好些,就是旁人也不敢随便欺负咱们家了。所以,我跟他哥哥侥幸想些主意赚钱,纵然日夜劳累,也顺当了不少,才慢慢地攒了这份家业。”

    曹氏对这些最是不经心了,一来她本性高洁,二来在家待了些日子。知公婆和哥嫂都是厚道人,所以根本不会疑心,因此对菊花道:“可是苦了爹娘和哥嫂了,撑着这一大家子也不容易。”

    从不多话的柳姨娘忽然插嘴道:“爹娘自然辛苦,我们老爷怕是不会干看着,肯定会孝敬的,这不。置办了这么些家业,如今可不就享福了。”

    菊花笑道:“柳姨娘弄错了,咱们家这些产业可不是小叔置办的。除了旁人附送来的田产算是小叔名下,一年也就能收两百两租子外,小叔可是没往家拿过一分银子。小叔在那清闲的翰林院,哪里会有银子,难不成让他去索贿贪墨?那也要有地方贪才成,还是翰林院书中真的能翻出‘黄金屋’来?这些年家里倒给他送了五六千银子。让他在京置办房产。不过小叔替张家光宗耀祖,这是什么都不能比的。爹娘常说,他们睡着了也能笑醒呢,我跟他哥哥也都觉得面上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