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跟杨氏在厨房里嘀咕儿女的亲事,外面院子里,张大栓翻跟郑长河谈起这事。.不过,到底是男人,没有婆娘们那么嗦——扯一大堆有的没的——他们的谈话简单而直接。

    张大栓见四个小辈去了后院,张槐走在菊花的身边,一副醉心满足的模样,显然搬过来跟菊花紧邻令他欢喜不已,他便抬起头问郑长河:“明年定亲可好?”

    郑长河想了一下,点头道:“成!”

    张大栓就裂开嘴巴笑了,又问道:“啥时候成亲哩?”

    郑长河立马瞪了他一眼道:“我再养两年——闺女还小哩。你急啥?两个儿子,还怕没孙子抱?我就青木一个儿子,不是还没娶么!”

    张大栓见他一副怕人抢闺女的模样,摇头笑道:“我也就是问问么,又没说一定要马上成亲。菊花是小了点。

    你也甭跟挖心挖肺似的,闺女嫁过来了,你还不是整天都能瞅得着,又不是隔了几十几百里,见不着。”

    他们心里都有数,菊花年纪也不小,就是还没长开,怕是要多养两年才能成亲。

    郑长河想想也是,根本不用担心见不到闺女,不过是换个屋子住就是了。

    两人三言两语地说定了这事,又扯起其他的事情来,最重要的就是马上要收割的晚稻。

    张大栓笑道:“这晚稻你就不用那么着急了,反正割完了也不用整田。再说,我可只有三亩田,收完了也能帮你一把。”

    郑长河笑逐颜开地说道:“不着急,有稻子收着急啥哩?要是天天让我收稻子,我也乐意。这一季晚稻收下来,家里可是要多收不少粮食哩。呵呵,想想都开心,咱可是从没收过这么多稻子。”

    张大栓见他幸福的样子也会心地笑了,谁不想多收些粮食哩?小时候饿肚子的记忆尤其深刻,想忘都忘不了。

    他问道:“这晚稻收回来,肯定是吃不完的你打算卖么?”

    郑长河摇摇头道:“怕是娃们不想卖哩—青木和菊花都说要多留些粮食在家,心里才安稳。我想想也是,如今也不急着用钱,要是还跟往常似的,把粮食交税的交税,卖的卖,家里剩不下多少稻子全靠吃玉米过日子,那也太不像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