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接下来要教爸爸工序了。爸爸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买好了豆子。老师说黄豆不能是自家种的必须是梁山那边运来的才好。爸爸早已把这些豆子磨成了碎碎的豆瓣儿。昨晚的时候小草早已和爸爸把黄豆磨碎了。小萝家有个石磨的。就是有两个圆形的石头的齿轮,上下相对,上面的齿轮的上表面有个小口通到两个齿轮中间去,小草爸爸就把黄豆放到小口的附近,慢慢的往小口里面送。小草和爸爸就跟电视上的小驴子一样围着石磨慢慢的推着,一圈一圈……石磨嗡嗡的响着,它好像在咀嚼着这些黄豆,然后把它吐出来,吐到下方的石台上面,变成豆瓣儿和沫儿。时间一长,豆瓣儿慢慢积成了小山。小草随手把小山的山尖抹去。爸爸说“不要抹,长不高。”小草真怕长不高,就随即不再抹了。只是看着看着。他们慢慢堆成山,山越来越尖,啊,突然山自己塌陷了……

    爸爸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碎了的黄豆半儿提前五六小时泡在水里。要求大约要每次带皮十五六斤重的黄豆儿。现在已经泡好了,然后把他们用磨糊机磨成糊状。刚开始家里没有磨糊机,爸爸就用扁担挑着去村里唯一一家有磨糊机的人家磨了。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爸爸回来了,肩上挑着两桶糊状物,像极了妈妈做的玉米面糊糊,只不过更稠一些。这个时候妈妈按照老师的要求事先烧开了一大锅水。那个锅好大好大,小草感觉到就算自己进去也是可以的,再让两三个小伙伴一起进去还是可以洗澡的呢。锅的下面是好大好大的炉子。这炉子,记得是前几天爸爸请三姑夫来用泥巴拕起来的。小草家与三姑父家是有隔阂的,起因是奶奶的偏心,奶奶把爸爸的蚊帐给了出嫁的三姑了。这一次,爸妈不但没有顾及以前的矛盾和隔阂,而且为此花钱请三姑夫好好吃了顿饭。炉子是烧炭的,还有个小门儿,炭放进去后,把门儿一关,只听到里面嗡嗡的响。水就在上面锅里欢呼雀跃了。爸爸把两桶豆儿糊糊快速的倒入沸腾的水中,再舀出些水把桶涮干净,再把水倒入锅里。锅里顿时安静了很多。爸爸赶紧用大瓢快速的搅动,使水和糊糊混合在一起。这时需要再往炉里面添炭,一直等到把锅再次烧开为止。整个锅是乳白色的,随着温度的升高,白色的泡沫越来越多,在一角形成小小的漩涡,漩涡慢慢旋转,旋转,逐渐扩大,最后变成形似喷泉状向外喷发的架势。小草很是着急,害怕这喷泉会真的喷出来溅到身上,赶紧往后挪了几步。爸爸没有后退,他接着快速的用大瓢舀起满满一瓢乳白色的液体,顺势倒入大锅旁边的桶里。接着是快速的舀第二瓢,第三瓢。锅里的白色糊糊液体每次都要沸出的样子,可每次都安安全全的呆在了锅里。最后,爸爸舀完了锅里几近所有的糊糊。这时爸爸吩咐站在一旁的小草把锅炉门打开,用小铲子往炉子里加煤渣。小草看了看那些地上的煤渣,其实就是被烧过之后的炭。炉子里有很多根炉条,硬硬的,应该是铁的。大块的煤炭在炉条上面燃烧,燃烧后的粉末从炉条缝隙里漏到炉底。炉底很宽阔,像一个大房子一样。小草爸爸经常在这里烧地瓜给孩子们吃。那些煤渣被从炉底掏出来。爸爸提前吩咐小草用手把发黑的挑出来,据说那是没有烧透的,还可以继续燃烧的。现在小草就用小铲子,把这些发黑的煤渣铲进炉子里面去,里面的火苗越来越少,最后是黑乎乎的一片了。这时爸爸按照老师的吩咐在压汁子了。爸爸把这些乳白色的糊糊用大瓢装到袋子里。袋子有看不到的缝隙。很细很细的汁水从缝隙里渗出来。爸爸用老师给他的大木板子做的压杆使劲的压着压着。小草看着爸爸是用尽了力气,因为爸爸是用身体压的,整个的身体由高到底,整个缩在压杆上一样,脚好像最后也离开地面了,嘴里轻声用力的喊着,脖子里的青筋鼓鼓的。这个过程好漫长,要把整个出锅的糊糊都要压出来。一袋一袋的压,布袋里压过的剩余的部分叫做豆腐渣,就是豆皮和豆子其他粗粗的不能透过布口袋的部分。爸爸把这些豆腐渣倒在一旁。这里早已铺好了袋子,以防这些渣被弄脏了,老师说豆腐渣炒炒是很好吃的。汁儿们发出好香好香的气儿来。老师不时的看着,还不时的给爸爸指导。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爸爸终于压完了那些糊糊。大锅里面全是汁子了。爸爸按照老师的要求静静的等待锅开。爸爸打开锅炉的门,这时里面原先加的炭渣已经烧的变红了,现在再往里面添了好些炭,炉里顿时轰隆一声,嗡嗡的烧起来。锅里汁子慢慢堆积起了一些泡沫,越积越多,这些白色的泡沫慢慢的变成浅浅的锅底红,像是大姑娘们脸上害羞出现的红晕,又像是妈妈烙的饼。最后整个锅的表面全是泡沫,锅底红的部分先带头开始不安静起来。像是海上的波浪刚开始翻滚。随着时间的推移,锅底红部分躁动起来,汹涌起来。继而其他部分跟着汹涌起来。整个锅面再也无法控制,整个的将要翻滚。小草再次担心汁儿们会翻滚出锅外面来。这时爸爸拿起大瓢用力飞快的往旁边的大缸里舀,一瓢,两瓢,三瓢,四瓢……每次都是在汁儿们着急跳出锅外的时候,被爸爸舀走削弱了势头,然后老老实实的呆在锅里了。汁儿们发出的香气越来越浓,屋里云雾缭绕,像是电视里八仙过海的仙境一般。小草看不到爸爸的脸,只看到模模糊糊有人在动着,在说着话。锅里面的汁儿少了,缸里多了。缸好大好大,小草进去站着都是看不到头顶的吧。爸爸把所有的汁儿们都舀到了缸里了,对于实在舀不到缸里面的锅底子,爸爸便倒入一些热水涮一下再连同水一起舀到缸里。时间过了一会,烟雾散去了些。缸里的汁儿们安静了好多,沫沫却增加了很多,这时的泡沫煞白,像雪一样,却比雪要细腻柔软。时间再过一些,这些沫沫逐渐的出现一些形状。小草仔细看去,缸里好似裂开了几条缝隙,缝隙里露出了汁儿们,比沫沫们要坚实的乳白色糊糊,但看去是熟了的样子。小草刚刚学了“大小多少日月水火”这些字。再望去,这些缝隙组成了一个字,特别像小草学的“大”字。旁边的渣们冒着热气,堆在那里。妈妈进来了,她拿起一个透明的方便袋,装了很多渣出去了。原来妈妈是要把这些渣分给四邻八舍得邻居们吃的。小草要求妈妈也要炒一些。这时好像是暂告一段落啦,爸爸和老师都出去了。小草也不再看热闹了,跟着妈妈去分渣了。而弟弟是家里的宝贝蛋儿,他特别喜欢吃鱼和肉,是不喜欢吃渣的。只有小草央求妈妈炒渣吃。

    过了会儿爸爸和老师说着话又进入了做豆腐皮的小屋里。爸爸手里拿着做豆腐皮的石膏粉。这是按照老师的要求称好了的。那时方便面在农村还是很新鲜的,最常见的袋子上面标着葫芦娃的图案的。爸爸把吃完的方便面袋子截去上半部分,用剩下的部分做了个小袋子装着石膏粉。爸爸迅速的敞开盖着的大缸,顿时屋子里烟雾缭绕。缸的最上面是一些雪白的沫儿。爸爸迅速的拿起用竹子绑的搅动工具,暂且叫它“搅缸的”吧,他先是把沫儿稍微一搅,顿时露出成块状的汁儿们来。他快速的搅动着缸里面的汁儿,汁儿们在里面愉快的打着漩儿。爸爸越是用力,汁儿们越是兴奋的要冲出来。越是搅,汁儿们越是细了。等汁儿们足够细了,老师把称好的石膏粉倒入缸中。这时爸爸再次飞快的搅起来,一圈,两圈……老师开始用瓢子舀一点倒在缸沿上,是零零星星的白色点儿。隔几分钟再舀一点儿倒在那里,多了些白色点儿。又是几圈,老师又舀出了一些,白色点儿逐渐增多。老师突然说:“慢点儿,快好了。”爸爸放慢了速度。老师又舀了一些出来,几乎全是白点儿了。老师说:“好了。”这时大家都直起腰,轻松而又高兴的叹了口气。爸爸把“搅缸的”一摔,上面掉下好多白点来。再把缸盖上。大家一起休息去了。这段休息的时间更为长一些。但是也不可以太长,因为爸爸说时间太长了,汁儿们就凉了,不好做豆腐皮了。在这段时间里爸爸主要检查一下小草是否把布卷好了。要卷的板板正正的才可以用。布要卷的松紧适度,里面的小棍子露着的长度两边也要一样才好。

    过了不久,一切准备就绪。爸爸端着卷好的布进入做豆腐皮的小屋子里。老师还有妈妈也跟着一起进来了。在大缸的边上还支上了大锅。大锅也是很大很大的,小草进去洗澡是没问题的。爸爸把叫做“过床子”的放到大锅上。所谓的“过床子”,中间是长方形,有几根长木块连接在一起,木块之间还有均匀的长条缝隙,四角是四个伸出去的长“腿”。这四个长“腿”均匀的掸在锅沿儿上。也许它整体像个床的样子吧,才会有如此的名字。在“过床子”的上面爸爸放上了一块木板。木板大小和“过床子”中间长方形差不多大。大约一指厚。这块板子非常的干净。这时最重要的出场了。爸爸回头挑选事先挂在墙上的模具,他仔细的观察果断的取下一个,放在刚才放的木板上面。左右前后对正,保证模子是在木板的中心位置。并且要把过置平。爸爸发现锅稍微是有些斜的。然后探下头去,用力的拉着锅沿,只听到呜呜的响声。“好了。开始铺布吧。”爸爸断定的说。老师也同意。爸爸先找到底布铺在下面。底布是比较窄的布,铺的时候要慢慢的把布散开,铺在模子里的时候不能有褶皱。底布铺好之后,要把卷底布的小棍子一并放到模子上面的两根小棒棒上面。这时爸爸又拿起了正布,慢慢舒卷开来,压在底布上面。正布是比较宽的。模子是个长方体的空间,底布沿着宽的方向铺开,而正布是要沿着长的方向铺开的。边缘都要留一些余布。而正布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模子上面没有小棒棒安放他们。这些余着的在木棒卷上的正布就只能横躺在厚木板上了。下面重中之重就要开始了。模子朝南北方向摆放。爸爸站在模子的西边,老师在模子的东边。妈妈在用“搅缸的”搅动缸里面的豆腐脑儿们。妈妈先是飞快的搅动着,等豆腐脑儿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白粒儿,她才稍微慢了下来。老师用舀子舀起上半舀豆腐脑儿,只见他在模子上半空转了个半圆的架势,一张豆腐皮就出来了。他迅速的把边缘的布儿盖在这一张豆腐皮上,再盖上底布,再拉过正布,第二张开始了。老师又做了几张。接下来老师让爸爸来做。爸爸仿照老师的做法做了几张。老师表扬了他。妈妈还在搅缸,不过这时慢了许多,几乎是匀速的了。铺好的正布在长方形的模子里也是呈长方形的,那么豆腐皮自然是长方形的了。就这样循环往复,一张一张的做出来的。在大约半小时后,第一个模子用完了,现在开始用第二个。就是在第一个模子的上面接着放上即可,但是注意要使小孔和小棒相应的插起来。如果豆腐脑儿们足够多,第三个模子也是要上场的。有过了大约半小时,豆腐脑儿们全都到了模子里了。这时老师说做完了。

    “看到这个小板没有?用这个小板这样去压,用力。”老师说着拿起一块带孔小板便压在了模子的最上面。这时水咕咕的从小孔里冒出来,同时听到下面哗哗的淌水声,原来是水从模子里成股的流出来,流到大锅里去了。“好了,不用压的太干,我们用力抬出去。”老师这样吩咐爸爸。爸爸和老师抬着叫做“过窗子”的把手,上面放着模子,慢慢的走了出去。他们坚持着,爸爸额头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到了叫做“压杠”的地方放下。这个“压杠”是一块厚厚的大石板。爸爸在石板上面刻上了心形的图案,当模子们在上面的时候,水流顺着心形图案的沟壑流到了下面的水盆里,像是潺潺的溪水。整个的石板像个杠杆。爸爸是要坐上去压的。小草和弟弟有时候觉得好玩,也会坐上去压的。整个的就是用的杠杆的原理。有时候小草会觉得整个像个称,爸爸像是个秤砣。因为整个过程是要十五六分钟的,爸爸干脆坐在上面抽烟的,他悠闲的抽一口,烟圈儿悠闲的徐徐上升。爸爸喜欢用外公一样的烟斗,只是比外公的要小一些细一些。

    半小时之后,水流渐渐的小了。爸爸抱起摘掉模子之后的豆腐皮们进屋了。这时就是小草显身手的时候了。不知道为什么,老师喜欢教小草做这道工序。爸爸把豆腐皮们放在中间桌子上面,一旁站一个人。原本是妈妈站在一边,老师站在另一边的。老师说:“这样先把底布掀开,跟卷布差不多卷起来,晒的时候方便。再把边用指甲离开,就像揭下煎饼一样揭下豆腐皮来就好了。”老师边说边做。妈妈接着揭了第二张,看着是很简单的样子。小草在边上跃跃欲试。老师看出了端倪,马上换小草来试,第一张很木讷的样子,第二张显得熟练多了。老师笑着夸奖着小草。孩子是不经夸的,老师越夸,小草的干劲越大了。老师说关键是不能揭坏,因为还要叠起来的。小草就小心翼翼的揭着,一张两张三张……起初小草是数数的,可是后来一多就忘记了。揭的张数一多,小草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每张都是相同的样子,揭的时候是相同的步骤,只要注意不要弄破就是成功的,并且爸爸妈妈会夸奖一下,老师也会夸奖一下。老师说,“这孩子心灵手巧,动作还挺麻利的呢。”这样一来便加大了小草的干劲儿。在学校里小草很少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的。结果一包豆腐皮没有用一个小时就揭完了。在揭的过程中,小草爸爸便把揭下来的布一根一根的挂在院子里的绳条上去了。

    但是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做的原因,大部分都揭破了。揭完的豆腐皮是要像叠煎饼一样叠起来的。由爸爸来完成。虽然大部分都破的叠不起来了,但爸妈没有灰心。

    老师说;“第一次做,做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下次的时候会更好的。”

    爸妈总结了一下经验:“可能是下膏的时候太欠了吧。”

    老师说,“对,那是个关键环节。老了,做出来的豆腐皮就不重。嫩了的话,做出来的豆腐皮含水多,重了,但是不劲道。”

    等一切都收拾好了,爸爸把叠好的豆腐皮叠了一下,板板正正的放在那里。妈妈把大量的破了的豆腐皮四邻八社挨家挨户的送走了。小草跟着妈妈到小妮家。

    “今天刚做的豆腐皮,不太好,送一些来尝尝。别嫌孬。”妈妈推门说道。

    “刚吃了渣,怎么再好意思吃豆腐皮呢?留着卖吧。”小妮妈妈连连推辞。

    “第一包,大家都尝尝。”妈妈笑哈哈的说道。

    “多少钱啊?不行,你家也是有本钱管着,多少给你点。”小妮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