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孟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到老朱这边,主要是给朱元璋提供一些建议,或者给他找点当年的文件。

    人的记忆总是会发生偏差的,甚至是出现自我修改,而且通常情况下,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改变。

    这就是很多时候,看回忆录,或者当事人口述历史,并不可靠的原因。

    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回忆几十年前的事情,如果不参考当时的记录,互相印证比较,大概是会出现严重偏差,甚至是南辕北辙。

    虽然老朱还没有糊涂,前后相差还不到二十年,但也急需有人指证。

    好玩的是,有时候张希孟说了,老朱也不信,两个人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幸运的是张希孟这些年,留了太多的底稿,甚至连老朱第一次练书法的字都捏在手里。

    这种争吵,通常都是以张希孟拿出真凭实据而告终。

    老朱郁闷了不是一天两天,可今天的朱元璋不一样,他很高兴,甚至有点雀跃,让儿子打脸老爹,绝对是好戏,尤其是发生在张希孟身上,那就更值得期待了。

    朱元璋强忍着直接摊牌的冲动,而是循循善诱道:“张先生,咱一直在想,都好几年了,一直嚷嚷着财政缺口巨大,年年入不敷出……你说说,是不是咱们当初没有想明白,给子孙留祸?”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你现在才知道啊?”

    老朱一阵愕然,什么意思?

    “张先生,莫非你早就知道了?”

    张希孟道:“不光知道,我还授意门下省发布研究项目,弄清楚人口、土地、田赋之间的关系,只是我不太清楚这项目被谁争取过去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成果……如果主公想知道,可以询问一下。”

    老朱微微沉吟,这么说,这个研究还是张先生布置的,只是他不清楚,项目落到了复旦学堂,还让他自己儿子得去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有些丧气,看起来想让他出个大丑是办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