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人数和力量都比苏军差了一大截的德军,再次成功沿费奥西亚湾海岸发起攻击。短短12天时间,苏联红军克里木方面军又一次损失惨重,伤亡17万余人,损失坦克347辆,大炮3476门,飞机400架。德军以少胜多,占领上述地区。苏军克里木惨败后,苏军元帅库利克、上将戈尔多夫,被捕受审并被处决。
直到1957年,苏联方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军衔。苏共中央认为,指挥错误的责任不应由他们承担。
一周前,红色苏联在哈尔科夫再次遭遇惨败,被俘、伤亡以及失踪达23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5000多门。
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很快又于7月15日顺利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斯摩棱斯克,并在那里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一举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之间的主要公路,还毫不隐晦地将自己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
而基辅战役,则从盛夏打到秋初。
苏联红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几乎全部阵亡。
最令人可耻的是,竟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同时被俘。
据德军几大集团军群战后对战果的调查,基辅一战德军围歼苏军66.5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完全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进抵列宁格勒近郊,并联合芬兰军队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开始了持续达时间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被围的1941年7月—1944年8月间,德军40个师围困列宁格勒数年,苏军无力破围,仅饿死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死于炮火无辜民众当然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小胡子到底不是战神,虽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胜利,但在北路列宁格勒却没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却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也错过了一举击溃苏联的最佳机会。
这一致命错误,或许就是他数年后兵败柏林的主要隐患之一吧。
至此,国土面积最大的红色苏联,西起波罗的海,东至高加索,南至黑海沿岸的大片国土沦陷,整个富饶的欧洲平原被德军占领。其中,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被炸毁,有10万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卢布。二战结束时,苏联官方公布的战争死亡人数为2700万,其中有1000万人阵亡和被俘后遭杀害。
当然了,斯大林在醉心于自己的那个所谓的“东方防线”构建中,对国力蒸蒸日上的第三帝国,以及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希特勒,也并不是全无防范之心的。
这其中,在战后被认为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一大举措,便是面对希特勒开始横扫欧洲伊始,整个国防体系中的大多数重工业、军工工业甚至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相关产业,都进行了有计划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同时加强与德国和谈力度,以麻痹德国。而在东方则为了稳住在中国同样长驱直入的日本,不惜冒着养虎为患的后果而签署了两国所谓的中立条约。
当然在斯大林展开的这些系列的准备措施中,其建立的东方战线却是后为最被人诟病、也是最具争议的,便是那个所谓的
直到1957年,苏联方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军衔。苏共中央认为,指挥错误的责任不应由他们承担。
一周前,红色苏联在哈尔科夫再次遭遇惨败,被俘、伤亡以及失踪达23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5000多门。
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很快又于7月15日顺利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斯摩棱斯克,并在那里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一举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之间的主要公路,还毫不隐晦地将自己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
而基辅战役,则从盛夏打到秋初。
苏联红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几乎全部阵亡。
最令人可耻的是,竟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同时被俘。
据德军几大集团军群战后对战果的调查,基辅一战德军围歼苏军66.5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完全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进抵列宁格勒近郊,并联合芬兰军队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开始了持续达时间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被围的1941年7月—1944年8月间,德军40个师围困列宁格勒数年,苏军无力破围,仅饿死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死于炮火无辜民众当然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小胡子到底不是战神,虽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胜利,但在北路列宁格勒却没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却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也错过了一举击溃苏联的最佳机会。
这一致命错误,或许就是他数年后兵败柏林的主要隐患之一吧。
至此,国土面积最大的红色苏联,西起波罗的海,东至高加索,南至黑海沿岸的大片国土沦陷,整个富饶的欧洲平原被德军占领。其中,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被炸毁,有10万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卢布。二战结束时,苏联官方公布的战争死亡人数为2700万,其中有1000万人阵亡和被俘后遭杀害。
当然了,斯大林在醉心于自己的那个所谓的“东方防线”构建中,对国力蒸蒸日上的第三帝国,以及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希特勒,也并不是全无防范之心的。
这其中,在战后被认为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一大举措,便是面对希特勒开始横扫欧洲伊始,整个国防体系中的大多数重工业、军工工业甚至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相关产业,都进行了有计划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同时加强与德国和谈力度,以麻痹德国。而在东方则为了稳住在中国同样长驱直入的日本,不惜冒着养虎为患的后果而签署了两国所谓的中立条约。
当然在斯大林展开的这些系列的准备措施中,其建立的东方战线却是后为最被人诟病、也是最具争议的,便是那个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