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古醒来时,已过了辰时。

    因为没有了压在心头的巨石,昨晚他睡得很沉,当他从床上起来,只觉得浑身上下轻松无比,更感到莫名的神清气爽。他穿上衣袍,洗漱完毕之后,便去了厅堂。

    “孩儿见过爹爹,小娘。”

    武诚之和冯二娘都在厅堂之中,准备用早饭,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不知甚时候从府学回来了,也在厅堂里面。

    武好古先是恭恭敬敬给武诚之和冯二娘见礼,虽然冯二娘已经同武诚之和离,但是仍然同居在一处,和以往并没有分别,因而武好古也继续当她是小妈。

    “大哥儿,还安好吗?”武好文则主动问候了一声兄长。

    他们兄弟关系并不亲近,但是当着父母的面,该有的礼节,武好文是不会忘记的。

    “还好,”武好古礼貌的应了一句,“二哥的学业如何?明年是入太学还是去发解试?”

    元符三年会有春闱大比,就是科举考试中最要紧的礼部试(省试)和殿试的合称。而明年,也就是元符二年则会举行发解试,也就是在州府举行的科举考试。发解试合格,便是举子(这个举子是一次性的),可以参加来年的大比。

    若是在春闱大比中高中,便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了!

    “先是发解试,”武好文显得很有信心,“若能考好了,入太学便容易了。”

    虽然朝廷早就开始推崇“三舍取士”,但是读书人还是看中科举。便是府学、州学推选学子入太学,往往也要看发解试的优劣。

    发解试考好了,入太学便很容易了。而太学生也可以参加省试,如果高中了,立马就是大宋的民之父母了。如是落第,也能继续在太学里面熬资历,只要稳稳当当升入上舍,得官也不太难。

    因而开封府的府学生们都想在发解试中考个优等,然后同时走太学和科举的路线。

    除了科举和太学之外,开封府的读书人还有第三条通向官场的道路,便是投入权贵门下了,高俅便是走的这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