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公主的故世,对于大多数朝官来说,顶多长叹一声也就罢了。毕竟,一位没有显赫夫婿,也并没有留下子女,更没有任何功绩的长公主,除却尊贵的身份,并不足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天子在其临终时赶到,恸哭了一场,而后下旨丧礼从重,这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恩遇了。
相形之下,数日之后的另一个消息反而更加引人关注——幽州长史赵含章贪赃巨万,杖于朝堂,流嚷州。
这个结局并没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事情的起因有些滑稽,可赵含章贪赃的证据犹如铁板钉钉,再加上裴宽昔日为刑部员外郎的时候就刚正不阿,甚至打回了王毛仲的求情,此次纵使赵含章百般狡辩亦无济于事。
大唐高宗以前,殿堂杖刑很少,而自从武后秉政,这种事情就渐渐多了,有时候甚至多达百杖,直接打死的不少,而使人数次昏死而又复苏,这种情形更是家常便饭。开元以来,这种先杖后流的例子也已经日渐增多,谏劝过的人也不计其数——宋憬、张说、李朝隐……就连杜士仪自己也谏劝过按律行事,而非一味用杖刑震慑。然而,李隆基却常常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不时便会如此处置大臣。
殿堂杖刑,和官府决杖时腿臀背分受不同,一律杖背。即便刑杖不过指头粗细,但刑杖一下一下带着凌厉的风声杖在背上,即便赵含章口中早已塞了布条,可那呜咽惨哼的声音依旧止都止不住,四周旁观的官员们无不噤若寒蝉。尤其是见赵含章因受刑不住昏厥过去之后,行刑的力士毫无怜悯地一口凉水将其泼醒,随即继续行刑,甚至有胆小的官员禁不住上下牙齿直打架。
而杜士仪所在的五品以上高官序列中,即便大多数人都镇定得多,但不少人都悄悄别过了目光,不去看那惨状。好在赵含章受杖六十,结束的时间比从前的殿堂受杖的人要早些,这种难捱的时光很快到了头。当背上杖痕宛然血肉淋漓的赵含章被人拖下去的一刹那,就只听天子冷冷迸出了一句话。
“日后若再有此等贪赃枉法者,朕也是同样处置,绝无姑息”
尽管杜孚早就辞了官,可这一次被赵含章牵连,再加上强行求亲的丑闻,即便旁人不说,但也能预料到必定废置终身。乐城里的杜宅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杜士仪自己不想去,可起码的长幼尊卑之义这种面上功夫,他还是不会丢下的,既然杜孚重病在床,他少不得好医好药一概送去。而韦氏和杜望之在之前碰了那样一个硬钉子之后,谁也不敢再到他这儿来聒噪。
赵含章此番倒霉,起因是在为亲信杜孚之子向卢涛求亲,此事已经传遍了朝堂。至于杜孚是杜士仪的叔父,这个消息也几乎有心人都知道了。杜士仪早就明白这种事隐瞒不住,因而杜孚之妻韦氏当初软磨硬泡让他前去求亲被他回绝,他早就借由众人之口宣扬了出去——于是,杜孚这个叔父早年不慈,丢下无父无母的侄儿侄女不管,这样的积年旧事自然也不例外地被翻了出来。
这天下午,门下省给事中冯绍烈和杜士仪不期而遇在洛阳宫门撞了个正着后,冯绍烈便皮笑肉不笑地讥刺道:“原来是杜中书。闻听令叔这些天病重,你却日日早出晚归勤劳王事,是不是太罔顾孝道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杜士仪不动声色地回击了一句,见冯绍烈登时为之语塞,他就微微笑道,“再者,叔父有妻妾在侧,嫡子侍奉病榻,我已寻医问药送去他宅,若是要耽搁公事亲自前往侍奉问病,恐怕叔父反而要不安了,冯给事觉得可是?”
冯绍烈对杜士仪的敌意,大多数是来自于其年纪轻轻便跃居中书舍人的不满。他隐隐为门下省诸给事中之首,但他已经四十四岁,这样的年纪放在从前那已经可算得上是壮年得志,可和杜士仪的青年得志一比,那就什么都算不上了。因此,见杜士仪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似的让自己的话锋打在了虚处,他不禁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可没走两步,他便回转身意味深长地说道:“对了,好教杜中书得知,校书郎王昌龄一任四年,年底就满了,可他不满铨选,还大放厥词……”
顿了一顿之后,他便轻蔑地说道:“此等狂妄之徒,杜中书往后还是少与其往来的好”
年轻而身登高位,即便资历功绩俱全,但仍然不免为人所忌,早有理准备的杜士仪这些天来与人唇枪舌剑的次数早已不计其数,对冯绍烈的讥讽本来并不以为意,然而,冯绍烈偏偏提到了自己当初助过一把的王昌龄,他便不能等闲视之了。
出宫和赤毕会合之后回到家中,他想了一想,便命人去持名帖邀约王昌龄去积善坊北门直面洛阳宫的一家胡姬酒肆,旋即就带着赤毕进了书房,当着张兴的面吩咐道:“赤毕,你挑选一个妥当人,去一次岭南。”
相形之下,数日之后的另一个消息反而更加引人关注——幽州长史赵含章贪赃巨万,杖于朝堂,流嚷州。
这个结局并没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事情的起因有些滑稽,可赵含章贪赃的证据犹如铁板钉钉,再加上裴宽昔日为刑部员外郎的时候就刚正不阿,甚至打回了王毛仲的求情,此次纵使赵含章百般狡辩亦无济于事。
大唐高宗以前,殿堂杖刑很少,而自从武后秉政,这种事情就渐渐多了,有时候甚至多达百杖,直接打死的不少,而使人数次昏死而又复苏,这种情形更是家常便饭。开元以来,这种先杖后流的例子也已经日渐增多,谏劝过的人也不计其数——宋憬、张说、李朝隐……就连杜士仪自己也谏劝过按律行事,而非一味用杖刑震慑。然而,李隆基却常常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不时便会如此处置大臣。
殿堂杖刑,和官府决杖时腿臀背分受不同,一律杖背。即便刑杖不过指头粗细,但刑杖一下一下带着凌厉的风声杖在背上,即便赵含章口中早已塞了布条,可那呜咽惨哼的声音依旧止都止不住,四周旁观的官员们无不噤若寒蝉。尤其是见赵含章因受刑不住昏厥过去之后,行刑的力士毫无怜悯地一口凉水将其泼醒,随即继续行刑,甚至有胆小的官员禁不住上下牙齿直打架。
而杜士仪所在的五品以上高官序列中,即便大多数人都镇定得多,但不少人都悄悄别过了目光,不去看那惨状。好在赵含章受杖六十,结束的时间比从前的殿堂受杖的人要早些,这种难捱的时光很快到了头。当背上杖痕宛然血肉淋漓的赵含章被人拖下去的一刹那,就只听天子冷冷迸出了一句话。
“日后若再有此等贪赃枉法者,朕也是同样处置,绝无姑息”
尽管杜孚早就辞了官,可这一次被赵含章牵连,再加上强行求亲的丑闻,即便旁人不说,但也能预料到必定废置终身。乐城里的杜宅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杜士仪自己不想去,可起码的长幼尊卑之义这种面上功夫,他还是不会丢下的,既然杜孚重病在床,他少不得好医好药一概送去。而韦氏和杜望之在之前碰了那样一个硬钉子之后,谁也不敢再到他这儿来聒噪。
赵含章此番倒霉,起因是在为亲信杜孚之子向卢涛求亲,此事已经传遍了朝堂。至于杜孚是杜士仪的叔父,这个消息也几乎有心人都知道了。杜士仪早就明白这种事隐瞒不住,因而杜孚之妻韦氏当初软磨硬泡让他前去求亲被他回绝,他早就借由众人之口宣扬了出去——于是,杜孚这个叔父早年不慈,丢下无父无母的侄儿侄女不管,这样的积年旧事自然也不例外地被翻了出来。
这天下午,门下省给事中冯绍烈和杜士仪不期而遇在洛阳宫门撞了个正着后,冯绍烈便皮笑肉不笑地讥刺道:“原来是杜中书。闻听令叔这些天病重,你却日日早出晚归勤劳王事,是不是太罔顾孝道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杜士仪不动声色地回击了一句,见冯绍烈登时为之语塞,他就微微笑道,“再者,叔父有妻妾在侧,嫡子侍奉病榻,我已寻医问药送去他宅,若是要耽搁公事亲自前往侍奉问病,恐怕叔父反而要不安了,冯给事觉得可是?”
冯绍烈对杜士仪的敌意,大多数是来自于其年纪轻轻便跃居中书舍人的不满。他隐隐为门下省诸给事中之首,但他已经四十四岁,这样的年纪放在从前那已经可算得上是壮年得志,可和杜士仪的青年得志一比,那就什么都算不上了。因此,见杜士仪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似的让自己的话锋打在了虚处,他不禁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可没走两步,他便回转身意味深长地说道:“对了,好教杜中书得知,校书郎王昌龄一任四年,年底就满了,可他不满铨选,还大放厥词……”
顿了一顿之后,他便轻蔑地说道:“此等狂妄之徒,杜中书往后还是少与其往来的好”
年轻而身登高位,即便资历功绩俱全,但仍然不免为人所忌,早有理准备的杜士仪这些天来与人唇枪舌剑的次数早已不计其数,对冯绍烈的讥讽本来并不以为意,然而,冯绍烈偏偏提到了自己当初助过一把的王昌龄,他便不能等闲视之了。
出宫和赤毕会合之后回到家中,他想了一想,便命人去持名帖邀约王昌龄去积善坊北门直面洛阳宫的一家胡姬酒肆,旋即就带着赤毕进了书房,当着张兴的面吩咐道:“赤毕,你挑选一个妥当人,去一次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