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丞相、亲王与老和尚
别看兴化帝披着个袈裟不近女色,还整天自讨苦吃的打坐修禅,但实际上这位陛下的皇帝瘾比谁都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当皇帝比当和尚好,那兴化帝为什么不穿龙袍穿袈裟呢?只不过是指望着修成万载不坏的金身,好当上一万年的皇帝。
自从树立了这种信念,兴化帝便不再关心政务民生,把全部心思都铺在了修禅上。皇帝算盘打得好啊……朕暂且把这些‘俗务’搁在一边,让赵无咎和上官云鹤他们先代管着。等把不坏金身修好了,还不有的是时间治理国家、处置贪官、造福百姓、一统江山?
‘修炼是为了更好更久的治国’,这就是一位修禅皇帝自我原谅的彪悍理由。在这个强大理由的支撑下,兴化帝把罔顾国民军政的自私自利,理解成了目光长远,苦心孤诣。自然会心安理得的笑看百姓沉沦于水火;淡看家国受辱于一旦。
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颇有识人之明。他任用的文武两大管家——上官丞相与赵元帅,皆是国之重器。一个老成谋国一个战无不胜,且两人又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一时间珠联璧合,合作无间,硬是让垂垂病矣的大齐帝国枯木逢春,延寿数十载。史称‘兴化中兴’。
不客气的说,正是兴化帝专心修炼、不问国事,才使‘中兴’有了可能。
然后阳光普照之下,必有阴影存在。两位国士的大展宏图,尤其是上官丞相的把持朝局、大大挤占了皇亲贵戚、豪门大族的权力空间,自然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弹。尤其是老丞相推行新政、医治沉疴,更是大大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空间。
话说世上贵戚,整日里勾心斗角,不就是为了权与利吗?上官丞相在这两样东西上触犯他们,还不跟他急了?恨不得生撕活剥了他。
一切顺遂的时候当然不敢做声,但国事一遇到艰危,这些人便忙不迭的跳出来,一股脑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恨不得将其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才好。
所以说,这世上最没数的便是那些‘生得好、除此了了’之人,而兴化帝陛下恰恰是生的最好,也了了的一位。他总把两位国士的功绩当成自己的成果,整日里自命不凡,真以为自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人。虽然看重两位国士,却从未真正将其当成不可或缺的股肱。
所以当贵戚与丞相的矛盾不可避免时,他没有坚定的站在正确的一方,而是被贵戚们的如簧巧舌,撩拨起了对丞相的不满。君臣相宜数十载的佳话,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纹。
但上官丞相并没有察觉这一点,仍然如老狗一般,尽忠职守的看护着他齐家的天下……
所以当皇帝要上官丞相从国帑中拨付巨额银两,用来休兵止戈时,听的是老丞相的铿锵之声:“陛下恕罪,臣万难接旨。”
面对着这烫手的山芋,上官丞相是不会去接的,他没有为别人擦屁股的道理。
“你敢抗旨?”融亲王顿时便跳脚指责道:“大逆不道啊,皇兄,此人也太不把我们姓齐的放在眼里了!”他对老丞相乃是积怨已久,现今一朝释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别看兴化帝披着个袈裟不近女色,还整天自讨苦吃的打坐修禅,但实际上这位陛下的皇帝瘾比谁都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当皇帝比当和尚好,那兴化帝为什么不穿龙袍穿袈裟呢?只不过是指望着修成万载不坏的金身,好当上一万年的皇帝。
自从树立了这种信念,兴化帝便不再关心政务民生,把全部心思都铺在了修禅上。皇帝算盘打得好啊……朕暂且把这些‘俗务’搁在一边,让赵无咎和上官云鹤他们先代管着。等把不坏金身修好了,还不有的是时间治理国家、处置贪官、造福百姓、一统江山?
‘修炼是为了更好更久的治国’,这就是一位修禅皇帝自我原谅的彪悍理由。在这个强大理由的支撑下,兴化帝把罔顾国民军政的自私自利,理解成了目光长远,苦心孤诣。自然会心安理得的笑看百姓沉沦于水火;淡看家国受辱于一旦。
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颇有识人之明。他任用的文武两大管家——上官丞相与赵元帅,皆是国之重器。一个老成谋国一个战无不胜,且两人又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一时间珠联璧合,合作无间,硬是让垂垂病矣的大齐帝国枯木逢春,延寿数十载。史称‘兴化中兴’。
不客气的说,正是兴化帝专心修炼、不问国事,才使‘中兴’有了可能。
然后阳光普照之下,必有阴影存在。两位国士的大展宏图,尤其是上官丞相的把持朝局、大大挤占了皇亲贵戚、豪门大族的权力空间,自然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弹。尤其是老丞相推行新政、医治沉疴,更是大大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空间。
话说世上贵戚,整日里勾心斗角,不就是为了权与利吗?上官丞相在这两样东西上触犯他们,还不跟他急了?恨不得生撕活剥了他。
一切顺遂的时候当然不敢做声,但国事一遇到艰危,这些人便忙不迭的跳出来,一股脑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恨不得将其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才好。
所以说,这世上最没数的便是那些‘生得好、除此了了’之人,而兴化帝陛下恰恰是生的最好,也了了的一位。他总把两位国士的功绩当成自己的成果,整日里自命不凡,真以为自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人。虽然看重两位国士,却从未真正将其当成不可或缺的股肱。
所以当贵戚与丞相的矛盾不可避免时,他没有坚定的站在正确的一方,而是被贵戚们的如簧巧舌,撩拨起了对丞相的不满。君臣相宜数十载的佳话,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纹。
但上官丞相并没有察觉这一点,仍然如老狗一般,尽忠职守的看护着他齐家的天下……
所以当皇帝要上官丞相从国帑中拨付巨额银两,用来休兵止戈时,听的是老丞相的铿锵之声:“陛下恕罪,臣万难接旨。”
面对着这烫手的山芋,上官丞相是不会去接的,他没有为别人擦屁股的道理。
“你敢抗旨?”融亲王顿时便跳脚指责道:“大逆不道啊,皇兄,此人也太不把我们姓齐的放在眼里了!”他对老丞相乃是积怨已久,现今一朝释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