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百态都被顾骜看在眼中,内心颇为复杂。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80年代的外事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泥沙俱下。
某些人看到“凡是涉外的钱都容易赚”后,就堕落了。
不仅沿海城市的很多平民觉得“只要出了国,哪怕干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也比在国内做上等人来钱更快”。
即使是外交学院这样的名校,毕业后也有宁可不进外交部、而是辞职下海当涉外野导游。
比如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就提过:80年代中后期,他们毕业的时候,去外交部当驻外使馆三秘,或者同等级别的编制储备人才,也就600多块人民币月薪。
这在当时虽然是绝对的高薪,但跟其他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异能”的人才相比,600块太少了——涉外野导游赚美国人曰本人的小费,折成人民币一天就有200块,每周单休都能月入五千。
甚至还有毕业生在揽活儿的时候卖弄自己“本来是能当外交官的”这个卖点,以满足美帝土豪游客的自尊心。
对方一看毕业证,立刻就一张富兰克林小费拍过来(100美元),然后合一大堆影(要手举毕业证合影,跟校园贷借钱要手举身份证合影一个道理),便于土豪回国后分享“朋友圈”:我刚刚去中国旅游了!而且是国宾待遇,聘请了对方的准外交人员接待!
嘴脸跟30年后的喜提体微商也差不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装逼值交易的市场,就有羡慕嫉妒恨和扭曲。
顾骜这些同学里,每个年级出两三个最终没能修成正果、而是被诱惑堕落的,一点都不奇怪。
“没什么,我并不出国,只是去一趟香江,帮一机部的同志谈一些涉外的知识产权合作。”顾骜感慨完,也不忘严谨地正面回答问题。
“去香江啊,那不也算出国了~”爱慕荣华的马卉嘟着嘴小声吐槽。
顾骜正色道:“马同学!这话不能乱说!咱也算代表国家的人了,香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80年代的外事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泥沙俱下。
某些人看到“凡是涉外的钱都容易赚”后,就堕落了。
不仅沿海城市的很多平民觉得“只要出了国,哪怕干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也比在国内做上等人来钱更快”。
即使是外交学院这样的名校,毕业后也有宁可不进外交部、而是辞职下海当涉外野导游。
比如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就提过:80年代中后期,他们毕业的时候,去外交部当驻外使馆三秘,或者同等级别的编制储备人才,也就600多块人民币月薪。
这在当时虽然是绝对的高薪,但跟其他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异能”的人才相比,600块太少了——涉外野导游赚美国人曰本人的小费,折成人民币一天就有200块,每周单休都能月入五千。
甚至还有毕业生在揽活儿的时候卖弄自己“本来是能当外交官的”这个卖点,以满足美帝土豪游客的自尊心。
对方一看毕业证,立刻就一张富兰克林小费拍过来(100美元),然后合一大堆影(要手举毕业证合影,跟校园贷借钱要手举身份证合影一个道理),便于土豪回国后分享“朋友圈”:我刚刚去中国旅游了!而且是国宾待遇,聘请了对方的准外交人员接待!
嘴脸跟30年后的喜提体微商也差不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装逼值交易的市场,就有羡慕嫉妒恨和扭曲。
顾骜这些同学里,每个年级出两三个最终没能修成正果、而是被诱惑堕落的,一点都不奇怪。
“没什么,我并不出国,只是去一趟香江,帮一机部的同志谈一些涉外的知识产权合作。”顾骜感慨完,也不忘严谨地正面回答问题。
“去香江啊,那不也算出国了~”爱慕荣华的马卉嘟着嘴小声吐槽。
顾骜正色道:“马同学!这话不能乱说!咱也算代表国家的人了,香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