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硫磺岛经过一系列的恶战,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为代价,终于扭转乾坤,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歼灭了大量的日本守军后,控制了岛上的大部分地区,剩下的日军依然在苟延残喘的负隅顽抗。1945年3月16日,东北部的800余日军被歼灭,我军于当日18:00时宣布占领硫磺岛,但战斗仍在继续,拒绝投降的粟林忠道指挥残部依然在抵抗,有时战斗还相当激烈。

    3月16日晚上,师长厄金斯少将组织我们陆战三师的所有校官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厄金斯少将首先对全师从登陆硫磺岛开始到当天战斗结束,将近一个月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的作战行动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对各营的作战表现作了客观的点评,对表现出色的指挥官进行了赞赏和褒奖,对作战表现较差的指挥官进行了批评,厄金斯少将认为整个师在硫磺岛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太好,抛开敌人的顽强抵抗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不谈,光论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半数的营长和团长都不合格,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指挥不力导致的很多战斗或非战斗减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厄金斯少将希望大家在最后阶段的战斗中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全面清剿岛上的日军残兵,早日结束硫磺岛的作战行动,带领战士们平安回家。

    接下来的会议流程是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如何剿灭岛上尚在抵抗拒绝投降的日军残兵的问题,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残存的日军残兵往往可以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对我军官兵造成最致命的伤害,因为日本人困兽犹斗,进行所谓的“玉碎”,抱定了和我军同归于尽的决心,我军战士在取得一系列的战斗胜利后,对敌人的零星抵抗就会掉以轻心,往往会忽视了敌人还具有相当的杀伤力。我认为对待残暴的日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敌,对待他们不能心慈手软,必须斩草除根,将他们彻底歼灭才能以绝后患,对待日军残兵的招降在大多数情况是徒劳的,因为日本政府对军民的洗脑教育已经让他们的思想扭曲,很多日本官兵已经成为了嗜血无情的杀人机器,他们看待生死的态度已经变成了盲目的忠君,不再重视生命,甘愿成为所谓帝国圣战的牺牲品。

    在座的大部分军官都赞同我的想法,我们如果想避免己方部队造成人员伤亡,就必须对敌人采取高压而强硬的手段,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只有大量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彻底解决日军的最后抵抗。

    于是从第二天一早开始,我们全师上下所有官兵一改过去的做法,在对日军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就对顽固的敌人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使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对付日军的抵抗。但是我军用火焰喷射器逐次消灭坑道中的日军,无法烧到的情况用黄磷弹或者灌入汽油点燃熏烤。

    美国国内的新闻界甚至强烈要求“让陆战队喘口气——给日本人放毒气。”诚然,对付隐藏在坑道或岩洞中的日军,毒气既实用,又比火焰喷射器更为“仁慈”,尽管美、日两国都没有签署严禁使用毒气的《日内瓦公约》,但罗斯福总统和尼米兹都不愿违反公约,战后尼米兹承认,没有使用毒气完全是出于道义的考虑,结果使大量优秀的陆战队官兵付出了生命代价。

    根据战后我获得的一些资料,我也了解到了岛上日军最后阶段的一些情况。日军败局已定,同日,栗林中将命令步兵第145联队长池田大佐烧毁军旗,并向东京大本营发出诀别电:“物量的优势ヲモッテスル陆海空ヨリノ攻撃ニ対シ、克ク健闘ヲ続ケタルハ小职自ラ聊カ悦ビトスル所ナリ…然レドモ要地ヲ敌手ニ委ヌル外ナキニ至リシハ小职ノ诚ニ恐惧ニ堪エザル所ニシテ、几重ニモオ诧ビ申シ上グ…”(面对数量和质量占优的陆海空攻击,卑职已尽全力,然险要尽落敌手,卑职万分抱歉)。然后销毁密码,准备实施最后的决死反击。

    1945年3月17日,日军大本营晋升栗林为大将军衔,以表彰他的英勇作战。同日粟林对残余部队下达总攻击指令:

    一、战局已无可挽回。

    二、兵团于17日晚上发动总攻击。(实际上17日晚并没有发起总进攻,而是等到了26号清晨。)

    三、各单位于本夜午时,向各方面的敌军进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四、我将一如往常在诸位前头。

    由此可见,岛上的日军根本没有打算向我们投降,而是选择了战至最后一人,负隅顽抗,厄金斯少将找到两名日军战俘,给了他们很多干粮,还配备了一部最新式的报话机,然后让他们给栗林和池田带去劝降信。这两名战俘将劝降信设法交给了池田的传令兵,但到了规定的时间期限,日军仍未投降,这两战俘为美军的人道主义待遇所感动,竟留在日军防线里,通过报话机为美军炮火指引目标,一直到18日才返回美军战线。

    从16日我军宣布占领硫磺岛后又经过整整一周的激战,每天我都带领部队放弃乘坐坦克作战,和步兵一起逐一的清理日军盘踞的洞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防备日军用刺雷、炸药、火箭筒等单兵武器袭击我们的坦克。

    对付硫磺岛上的日军残兵比以往其他岛屿的残兵要难得多,日军在岛上设置的暗堡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岛礁,硫磺岛是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岛,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溶洞密布,悬崖峭壁临海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