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和赵祯面面相觑,都没有想到这次徐平这么执着。按照以前的性格,徐平很少坚定地反对别人,总是会想种种办法把人说服了再做。印象中例外的一次,还是河南府手里天量的飞票无法兑付,徐平无论如何不同意吕夷简用政治手段解决。近两年过去,回过头来看徐平的坚持是正确的,银行的设立让很多人明白了那样做的意义。
这一次又是这样的固执,不管是谁有反对意见,徐平就是认准了党项会反,认准了西北的战事要打起来。不管别人说什么,徐平就是要用三司的力量,为他认为会发生的战事认真地做着准备。到了今天这一步,那就是弯弓搭弦,只等着一声令下箭射出去了。
战事真地会起来吗?赵祯和李迪的心里也开始嘀咕。他们本来是赞同朝中绝大部分大臣的意见,认为党项元昊只是会闹一些小别扭,反是断然不敢反的。但看徐平的态度,再想一想徐平以前做的事情,真不敢再那样笃定了。
本来徐平自作主张做了这么多事,虽然是在三司的权责范围之内,但不跟中书和皇帝预先请示,就生米煮成了熟饭,赵祯和李迪是可以责备徐平的。可李迪不想这样做,要是几个月后党项突然反了,他还怎么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下去?
吕夷简罢相,尽管是因为王曾用了兑子的办法,但他离去的时候还信心满满,认定过不了多久朝廷必须让他回来,事实却是现在离着宰相的位子越来越远。无他,当时跟他意见相左的徐平这段时间在三司做得太出色了,愈发突显出他当时的错误。
这教训李迪可是记在心里呢,怎么会重复吕夷简的错误,李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好冲动的李迪了。乾兴年间丁谓当政,用小花招差点逼得他自杀,听人劝忍了下来,结果前几个月丁谓死在光州,他李迪却在朝里好好地做着宰相呢?
世间事谁说得清?自己看不明白的,谨慎一点总是没有错的。
赵祯的心里还是向着徐平,见再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对徐平道:“既是如此,三司之下便再设一个邮寄司。你列出规例,所需官吏员数,报到中书,别选官员去做。”
徐平捧笏领旨,事情便就定了下来。至于这个邮寄司的级别,主官的任职资格,那不是急切间能够定下来的,后面再慢慢跟几个衙门慢慢掰扯就是。
现在三司所管的事务繁多,属下的衙门数量也不少,特别是像营田务、蔗糖务和银行等等几个经济实体,体量已经太过庞大。现在徐平是三司使的第一任,又正在锐意进行改革,还没有人用这件事情针对他。等到改革进程缓和下来,或者徐平离任换人,必定会有人提出拆分三司。三司再不拆,三司使就要压到几位参知政事之上了。
钱粮为纲这句话不是说说的,一旦在施政中贯彻下去,总揽天下钱粮的三司地位必然上升。三司使有单独奏事的机会,宰相还能压制,参政可是没有办法。
众人商量了一会徐平所提议设立的邮寄衙门,最后确定名称为邮寄司,直隶三司使之下。至于衙门到底怎么运作,等到徐平报上来之后再做定夺。
说了半天,徐平觉得口干舌燥,站得时间太长腿都有点酸了。趁着这个机会,回到位子上坐下喝了一口茶,慢慢缓过劲来。
等到静下来,徐平才又起身上前捧笏奏事:“陛下,年底《会计录》完成,如果朝廷觉得无甚大错,臣请付有司颁印,分发待制以上侍从大臣参阅。还需藏于崇文院,让馆阁官员随时取了阅览。因为此次《会计录》,不仅仅是详记了天下户口赋税,还记了这两年的新政,比如公司,比如银行,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官员看过之后,对新政当认识得更清楚。”
见赵祯看自己,李迪道:“中书以为此事可行,现在有活字来印,所费并不多,而且方便快捷。最近新政确实不少,一般官员身份所限,难免有管中窥豹之感。如果能详读这一次的《会计录》,可解心中疑惑,对新政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
这一次又是这样的固执,不管是谁有反对意见,徐平就是认准了党项会反,认准了西北的战事要打起来。不管别人说什么,徐平就是要用三司的力量,为他认为会发生的战事认真地做着准备。到了今天这一步,那就是弯弓搭弦,只等着一声令下箭射出去了。
战事真地会起来吗?赵祯和李迪的心里也开始嘀咕。他们本来是赞同朝中绝大部分大臣的意见,认为党项元昊只是会闹一些小别扭,反是断然不敢反的。但看徐平的态度,再想一想徐平以前做的事情,真不敢再那样笃定了。
本来徐平自作主张做了这么多事,虽然是在三司的权责范围之内,但不跟中书和皇帝预先请示,就生米煮成了熟饭,赵祯和李迪是可以责备徐平的。可李迪不想这样做,要是几个月后党项突然反了,他还怎么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下去?
吕夷简罢相,尽管是因为王曾用了兑子的办法,但他离去的时候还信心满满,认定过不了多久朝廷必须让他回来,事实却是现在离着宰相的位子越来越远。无他,当时跟他意见相左的徐平这段时间在三司做得太出色了,愈发突显出他当时的错误。
这教训李迪可是记在心里呢,怎么会重复吕夷简的错误,李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好冲动的李迪了。乾兴年间丁谓当政,用小花招差点逼得他自杀,听人劝忍了下来,结果前几个月丁谓死在光州,他李迪却在朝里好好地做着宰相呢?
世间事谁说得清?自己看不明白的,谨慎一点总是没有错的。
赵祯的心里还是向着徐平,见再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对徐平道:“既是如此,三司之下便再设一个邮寄司。你列出规例,所需官吏员数,报到中书,别选官员去做。”
徐平捧笏领旨,事情便就定了下来。至于这个邮寄司的级别,主官的任职资格,那不是急切间能够定下来的,后面再慢慢跟几个衙门慢慢掰扯就是。
现在三司所管的事务繁多,属下的衙门数量也不少,特别是像营田务、蔗糖务和银行等等几个经济实体,体量已经太过庞大。现在徐平是三司使的第一任,又正在锐意进行改革,还没有人用这件事情针对他。等到改革进程缓和下来,或者徐平离任换人,必定会有人提出拆分三司。三司再不拆,三司使就要压到几位参知政事之上了。
钱粮为纲这句话不是说说的,一旦在施政中贯彻下去,总揽天下钱粮的三司地位必然上升。三司使有单独奏事的机会,宰相还能压制,参政可是没有办法。
众人商量了一会徐平所提议设立的邮寄衙门,最后确定名称为邮寄司,直隶三司使之下。至于衙门到底怎么运作,等到徐平报上来之后再做定夺。
说了半天,徐平觉得口干舌燥,站得时间太长腿都有点酸了。趁着这个机会,回到位子上坐下喝了一口茶,慢慢缓过劲来。
等到静下来,徐平才又起身上前捧笏奏事:“陛下,年底《会计录》完成,如果朝廷觉得无甚大错,臣请付有司颁印,分发待制以上侍从大臣参阅。还需藏于崇文院,让馆阁官员随时取了阅览。因为此次《会计录》,不仅仅是详记了天下户口赋税,还记了这两年的新政,比如公司,比如银行,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官员看过之后,对新政当认识得更清楚。”
见赵祯看自己,李迪道:“中书以为此事可行,现在有活字来印,所费并不多,而且方便快捷。最近新政确实不少,一般官员身份所限,难免有管中窥豹之感。如果能详读这一次的《会计录》,可解心中疑惑,对新政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