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吴世恭也是相当欣喜,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都是汝宁军的嫡系人马啊,于是他立刻叮嘱道,“提高这些学童家中所有人的地位,如果能考上秀才,另有封赏。那些暂时落榜的也别放弃,安排良师重点辅导。就是他们在科举上再没前途,我们汝宁军也将把他们做为后续官员来培养。不过,他们也不能够光读经义,也要学些有用的实务啦!”

    “长敬可是不耐科举之弊处?想要改良一二?其实多少前辈早已发现科举之才很多不通实务,想改其科目,无奈八股选材已深入人心,所以这事难矣!”邓启帆笑着说道。

    其实科举发展到明朝的八股文选材,虽然僵化了天下文人的思想,可也有着其无奈之处。

    要知道,明朝的科举选材的录取率是相当低的。三年一次会试,也就三百多人能够上榜成为进士和同进士。相对于天下几十万秀才来说,那录取率也就只能够用恐怖来形容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范进中举以后的发疯了。

    可是在每一级考试中,要保证有个统一的录取标准,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批阅完考卷,而且需要尽量地防止作弊,那么在明朝当时,八股文还就是最好的考试方式了。

    首先,八股文其实是标准试题的一种,很容易比较优劣。因此,阅卷考官的主观看法就很难左右考生的成绩。而且在这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其实他们都是全国的精英。所以换句话来说,如果这些进士投胎到了现代,基本上他们也是高考状元的获得者。无论是什么时代,学霸总是学霸!

    其次,也因为八股文是标准试题。批阅起来的速度很快。要不然,象某些穿越小说中的科举改革一样,使用数理化的考卷,那么批阅考卷的考官可是要向你跪了啊!可能几个月都拿不出一个成绩来。这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在现代的信息社会,还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手段辅助下,从高考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间有多么的长了。

    最后,由于八股文写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很难作弊。我们不去说那些夹带、抄袭等作弊手法,这在哪一个年代都不可能杜绝的。我们所说的是那种高层次的作弊。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试题中有大量的是非题、选择题和标准答案的问答题,那买通考官的考生,他的试题准确率有多么的高。甚至万一他做错以后,考官修改起来有多么的方便。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俩位考生,一位考生的八股文水平明显比另一位高上一个档次。就算是差生买通了考官得到了试题。如果这位差生不寻找枪手。而优生也不犯常识性的错误,那优生写出的八股文照样比差生好上许多。

    这也就是八股文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的原因。不是没有大儒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都认为八股文是做官的敲门砖,在实际理政上的作用不大。可是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考试方法以前。只能够维持着八股文选士的方法了。

    而邓启帆显然以为吴世恭说到了这个问题。做为文人,他当然很喜欢学术讨论,所以开始与吴世恭讨论起科举来了。

    可吴世恭这种人怎么知道这么高深的学术问题呢?再给他十八个脑子,他也想不出什么改变科举的方法。可是看到邓启帆兴致勃勃。他也只能够随口说道:“我只认为这么多秀才闲置在乡中有些浪费。如果在他们成为了秀才以后,让他们再学习些实务,不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在他们中不了举人以后,还可以做为我们汝宁军的基层官员来培养。”

    “什么实务呢?”邓启帆有些不理解了。因为现在很多官员政务都是由师爷来辅助的,而且这种结合形式也有其可取之处,毕竟象诸葛亮这样的全能人才是很罕见的。

    “也就是这样!等到中了秀才以后,开始让他们学习一些算、农、工等科目,在下次科举时就把这些科目也列入考题。中举以后也是如此,不过就是加深难度而已。这样的话,也能够为我们汝宁军培养出专科人才。”吴世恭也讲不出什么新思路,他也只能够把现代中学、大学的概念变换一下形式,穿插到科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