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林子轩忙于创建电影公司的时候,他的妹妹林晓玲气呼呼找他,还带来了一份报纸。

    这是一份《时事新报》的副刊。

    《时事新报》是1911年5月18日由著名出版家张远济、高梦单等筹组创办,由《时事报》和《舆论日报》两个小报合并而成。

    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宣传立宪政治,辛亥革命后,成为进步党的报纸。

    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增辟《学灯》副刊。

    《学灯》初期主要内容为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主旨是促进教育,灌输文化。

    和北平《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北平《京报》的《京报副刊》一起被称为新文化中著名的“四大副刊”。

    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之一。

    林晓玲如此气愤,是因为《学灯》上刊载了郭沫偌的文章,针对了她哥哥的诗作。

    自从知道哥哥写了新诗之后,林晓玲就成了哥哥的崇拜者,维护哥哥的尊严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特别关注这次新诗的争论。

    看到赞扬哥哥的就高兴,看到贬低哥哥的就痛骂,还把那些贬低林子轩的人找个小本子记下来,到林子轩面前打小报告。

    林子轩对此很是无语,又不好打击妹妹的一腔热情,只好听之任之。

    他拿起《学灯》,看到了郭沫偌的文章。

    浏览完了之后,大致知道了郭沫偌的意思,此人主要写了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