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异常倒是没有,可不知道是不是她多想,总觉得两兄妹心里有事儿,但她却问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在每次看望兄妹俩的时候,多关心关心二人,多和二人说话,免得俩小孩养成太过沉闷,甚至阴鸷的性格。

    约莫过去三四十分钟,听到售票员报站,叶夏招呼江学言向公车后门移动,准备等公车一到站下车。

    秦家住的是座小四合院,房子是秦家的祖产,只不过在秦父过世,秦林的爸爸,也就是秦家长子成人,进话剧团上班后,秦母便在家里把话挑明,说家里的宅子日后属于幼子秦鸿康,至于长子,成婚直接向话剧团申请住房。

    很显然,这是直白地告诉长子,甭想和媳妇占家里的房子。秦母一生生下三子,因丈夫太早离世,知觉无法抚养三个儿子,便狠心把夹在中间不受宠的次子送人,

    因此,已经懂事的长子变得不喜和母亲说话,直白点说,是和秦母生出隔阂,时间一长,秦母自然察觉到不对劲,问清缘由,非但没有觉得自个做错,反倒责难长子不懂事,夜里没少抹眼泪泪。

    ——以为她想吗?一个女人要抚养三个孩子,即便她有工作,但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三岁,老二五岁,不说给吃饱穿暖,

    单单一个人把仨小子拉扯大,于她来说都成问题,这还是在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情况下,但万一哪个在雨天,在大冬天的夜里生病,需要送医院去看病,那她该怎么办?

    秦母想着自己的不得已,便不自主地对长子的不理解生怨,加之到底对次子有愧,这个女人,这位人母,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母爱天平朝与次子长得有七成像的幼子身上偏移。

    哪怕幼子长大后不成器,秦母也没想过按国人的传统做法,和长子生活在一起。

    幼子养老,是秦母所愿,为给幼子安排工作,秦母更是把自个的工作给了小儿子,自个在家做老妈子,伺候儿子吃好喝好。

    待幼子秦鸿康成婚,又连带着伺候小儿媳妇,后来秦鸿康两口子有了孩子,秦母是既忙前忙后照顾孙子,同时把秦鸿康两口子伺候的妥妥当当。

    真真是为秦鸿康一家大小“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此偏心眼的母亲,自然不会对长子一家有多深的感情,且不会觉得自己有做错什么。

    心里这般想着,秦母手里攥着长子秦鸿学的抚恤金,那绝对是拿得理直气壮。儿子是她养大的,本来年年得给她孝敬钱,这突然间人没了,2500的抚恤金不给她这老娘,难不成真给几个小崽子?

    再者,抚恤金有5000,她能把一半让出去,由林家老不死的攥着,已经仁至义尽。秦母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两年对待秦林秦梓兄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