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让他们上山砍柴去,从山脚往上砍,既能清除一块荒地,又能提供冬天烧火取暖的柴禾。”

    “还是你们年轻人脑袋瓜子灵活,就这么的吧!”

    生长在山脚的树木杂草,因为这几句话遭了殃。一片又一片地倒下,被运回林庄堆成一个个高高的柴薪垛子。

    一语惊醒梦中人。

    林爸恍然大悟,开始召集闲瑕下来的村民,到山上去挖窑洞烧炭。要说到冬天取暖,怎么少得了自己家烧的木炭?也许年轻人以为《卖炭翁》的故事是久远的历史,可实际上,当今社会许多山区农村,还是靠烧木炭来自己自足。在取暖器和空调等电子取暖产品还没有大兴之时,林爸可是每一年秋天都开始烧木炭,在冬天里卖钱来供两个孩子们交学费。

    如今日子好过了,他年纪也大了。好多年没有上山动过手,搞得自己都忘了这样技能!

    很多人都在吃烧烤的时候见过竹炭,四四方方一节节很是规整。那实际上都是用机器压制的工业炭,和山上烧的木炭有非常大的区别。

    烧炭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但是初上手者却很容易烧坏,这其中时间和火候的把握,全看老师傅们的经验。

    首先得挖个窑洞。炭窑的大小、位置和土质在选择上都有非常大的玄妙。林爸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这其中的道理,但是几十年的烧炭生涯却让他明白,哪个山坡的坡度、土质出炭量更高!他在后山几个山脚找找寻寻,不一会儿就圈定了几十个合适的地点,让身后的村民们开始挖洞。一般炭窑都贯两个窑洞相连,一个是装炭的主洞,一个是烧火的副洞。

    一部分人挖洞,另一部分人开始砍树。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复杂,普通人根本叫不出大多数树木名字。但这并不影响林爸,知道哪一种树木烧出来的炭更紧实,更经烧。

    树木也不能太大,手腕到小腿粗是最合适的。太大,树木的部位不容易烧透。太小,那就更不用说了,开窑的时候直接化成飞灰。还要把它们截成长短差不多的木段,这个时候就可以装窑了。

    把木段紧紧地竖着在窑洞中排列整齐,争取不留大的缝隙。全部装满之后把窑洞封上,这个时候要在窑洞的顶部开出一个透气的天窗来。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在副洞拼命烧火,一刻也不能停,连续三四天那么久。有经验的人能从天窗中冒出来的烟雾颜色,看出封闭在洞里面的木柴燃烧情况。

    林爸就有一个查看燃烧度的小窍门,他通常会把一根拇指大的木棍横在天窗口子上。每天查看烟雾颜色的同时,再去看看木棍的样子,当木棍上承现出大大小小的焦炭泡泡时,就表示窑洞中的木炭可以封窑停火啦!

    用泥土把窑里外所有的空气隔绝,一丝烟雾都不能冒出来,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如果是秋天,可能要半个月之后才可以开窑。如果是冬天,一周的时间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