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姓苏,我儿小字明允。”

    听到老汉自报家门,流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明允小友的父亲。失敬!失敬!”

    “不敢当!不知道道长在哪里修行?”

    苏序年轻时也在江湖上闯荡过一段时间,虽然功夫不怎么样,可也在青城山跟师父学过简单的相术:眼前的这位解忧子,面相看起来平平无奇,可要是再往深处推算,却是怎么也推算不下去……

    流云苦着脸笑了笑:“师门离散,四海为家。”

    “哦!”

    苏序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不瞒您说,在下年轻时,也层跟恩师学过堪舆之术,相术也是会一点的。道长你既然不愿意透露山门,在下也不会多问,今天只是特地来感谢道长的。”

    “既然贫道能跟明允小友相遇,就是缘分,”流云笑了笑,“而且在下只是觉得,明允小友有这等天分,浪费了实在是可惜,说感谢,就有些见外了。”

    然后,苏序就要拉着流云“下馆子”,流云推辞不过,就答应了。酒过三巡,流云就涨了辈分,成为了苏洵的“叔叔”……

    见过流云之后,苏序就不再过问自己儿子的交往。

    而苏洵也渐渐地察觉出来有些不对劲了:虽然没怎么正经读书,可跟同龄的小伙伴“侃”起来,也能引经据典了,至理名言更是随口道来。

    尽管对读书无爱,可为了能够在小伙伴面前装一把,苏洵每天准时都到流云的摊点前“报到”。

    解决了苏洵这个“厌学症患者”,流云又将主意放回到枯荣小和尚身上。

    尽管有龙虎山的大小姐给扛着“悬壶济世”的幌子,脑门子上还贴了一帖狗皮膏药,可因为一句“出家人不打诳语”,枯荣小和尚在眉山附近的乡下晃悠了半个多月,也没有一位病人主动上门。

    于是,流云的摊点前,除了“神算子”的幌子,又多出一杆“悬壶济世”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