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原子弹比作是致命的子弹,那么投送它的平台便是枪。没有子弹的枪与没有枪的子弹都是毫无意义的,希特勒不希望自己的原子弹是个摆设,而在进入德国视野的“枪”有远程轰炸机和火箭,当然也曾有人考虑过使用超级火炮,比如射程可达130公里的多拉大炮,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投送平台,它们要想真正让原子弹具备强大的实战能力和武力震慑能力,仿佛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限制条件,那就是必须要超视距打击。
用远程轰炸机运载原子弹是很容易产生的普遍想法,在共和国引领下,人类航空工业化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从一开始的传统活塞式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式飞机,再到如今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动的喷气式洲际飞机,德国人自认为就算不能研发出喷气式远程轰炸机,但至少拿出四发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原子弹本身也不可能体积过大、重量超重,远程战略轰炸机搭载一至两枚安该不存在任何问题。
航程远、载弹量大、巡航高度高的运程战略轰炸机,从实战背景条件下考量,它们的确是有能力将致命的原子弹投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可飞行速度并不快,而且体格魁梧的它们很容易被敌人的鼻达发现,可以想象,如果敌方利用远程雷达成功发现了来袭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并派出了升限和速度都非常可观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拦截,远程战略轰炸机能否带着原子弹成功突防并实施投弹,显然就成了个棘手而又恼火的未知问题。
当然,德国并未放弃发展自己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至少在针对防空能力不强的国家或地区采取核武器战略威慑行动,远程战略轰炸机非常具有震慑力,真要是一架甚至多架带着原子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头顶上溜达,相信震慑作用将会非常明显,而在针对防空实力比较强大的大国,德国就需要发展两把好“枪”出来。
在有线通信和测绘技术的帮助下,各国陆军其实都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在视距之外的炮兵观测员就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设备指引己方炮火对地实施炮击,而由始至终操作火炮炮兵并未看到目标,这种较为原始的呼叫一打击,也构成了先期的超视距打击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希特勒登台执政之后,德国就秘密发展了一款超级大炮口多拉。
多拉大炮身管长3248米,全长口径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
吨。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炮膛内可蹲下一个士兵,德军称这门炮为“多拉大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为了防范德国的再次入侵,协约国中重要成员的法国便在自己与法国之间的边界构筑了闻名世界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不管如今如何被讽刺得体无全肤,但在当时是的确让德国人感到了异常头疼,这条三百多公里长的防线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钢筋混凝土修建的这些工事相当坚固而且设施齐备,要想洞穿工事掩蔽部顶盖和墙壁之间那厚达3.5米的混凝土层,就需要一种超级凶猛的火炮来担当重任,克虏伯兵工厂很快就接受了希特勒下达的秘密研制任务。
800毫米口径的多拉大炮其口径之大,足以让一名个头不小的士兵蹲在宅的炮膛内,而这门耗费了德国数百万马克军费打造的巨炮果真能力不凡,它有着43米的长度、7米的宽度和12米的高度,重量高达1350
吨,而它所发射的炮弹则完全体现了它那巨大的毁伤能力,内装炸药700
公斤的高爆弹榴弹战斗全重高达4.81吨,射程可达47公里,而专门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穿甲弹更是重达引吨,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的38
千米处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或7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毫无疑问,多拉大炮那数吨重的炮弹就算是砸下来并不爆炸,也几乎相当于是小型陨石撞击地面的惊人破坏效果,而在其实战记录中,不乏利用穿甲弹贯穿十米左右厚度水泥防护层碉堡并彻底清洗掉敌堡垒内部所有人员和设备的辉煌纪录,当然它那巨大的毁灭效果背后,也拥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
一门多拉火炮需要数千士兵来操作,而且还得配置防空部队来保护它不遭受敌空袭,每逢战略机动转移,都需要安排二十余辆特种运输车辆担负沉重的运输任务,在此之前还得准备一门龙门起重机来专门负责起吊它那一百多吨的炮管,运抵目的地之后还得huā费数周时间来组装调试,并且在发射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而发射速度也比较慢,十五分钟才能发射出一枚炮弹。
用远程轰炸机运载原子弹是很容易产生的普遍想法,在共和国引领下,人类航空工业化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从一开始的传统活塞式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式飞机,再到如今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动的喷气式洲际飞机,德国人自认为就算不能研发出喷气式远程轰炸机,但至少拿出四发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原子弹本身也不可能体积过大、重量超重,远程战略轰炸机搭载一至两枚安该不存在任何问题。
航程远、载弹量大、巡航高度高的运程战略轰炸机,从实战背景条件下考量,它们的确是有能力将致命的原子弹投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可飞行速度并不快,而且体格魁梧的它们很容易被敌人的鼻达发现,可以想象,如果敌方利用远程雷达成功发现了来袭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并派出了升限和速度都非常可观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拦截,远程战略轰炸机能否带着原子弹成功突防并实施投弹,显然就成了个棘手而又恼火的未知问题。
当然,德国并未放弃发展自己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至少在针对防空能力不强的国家或地区采取核武器战略威慑行动,远程战略轰炸机非常具有震慑力,真要是一架甚至多架带着原子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头顶上溜达,相信震慑作用将会非常明显,而在针对防空实力比较强大的大国,德国就需要发展两把好“枪”出来。
在有线通信和测绘技术的帮助下,各国陆军其实都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在视距之外的炮兵观测员就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设备指引己方炮火对地实施炮击,而由始至终操作火炮炮兵并未看到目标,这种较为原始的呼叫一打击,也构成了先期的超视距打击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希特勒登台执政之后,德国就秘密发展了一款超级大炮口多拉。
多拉大炮身管长3248米,全长口径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
吨。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炮膛内可蹲下一个士兵,德军称这门炮为“多拉大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为了防范德国的再次入侵,协约国中重要成员的法国便在自己与法国之间的边界构筑了闻名世界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不管如今如何被讽刺得体无全肤,但在当时是的确让德国人感到了异常头疼,这条三百多公里长的防线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钢筋混凝土修建的这些工事相当坚固而且设施齐备,要想洞穿工事掩蔽部顶盖和墙壁之间那厚达3.5米的混凝土层,就需要一种超级凶猛的火炮来担当重任,克虏伯兵工厂很快就接受了希特勒下达的秘密研制任务。
800毫米口径的多拉大炮其口径之大,足以让一名个头不小的士兵蹲在宅的炮膛内,而这门耗费了德国数百万马克军费打造的巨炮果真能力不凡,它有着43米的长度、7米的宽度和12米的高度,重量高达1350
吨,而它所发射的炮弹则完全体现了它那巨大的毁伤能力,内装炸药700
公斤的高爆弹榴弹战斗全重高达4.81吨,射程可达47公里,而专门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穿甲弹更是重达引吨,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的38
千米处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或7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毫无疑问,多拉大炮那数吨重的炮弹就算是砸下来并不爆炸,也几乎相当于是小型陨石撞击地面的惊人破坏效果,而在其实战记录中,不乏利用穿甲弹贯穿十米左右厚度水泥防护层碉堡并彻底清洗掉敌堡垒内部所有人员和设备的辉煌纪录,当然它那巨大的毁灭效果背后,也拥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
一门多拉火炮需要数千士兵来操作,而且还得配置防空部队来保护它不遭受敌空袭,每逢战略机动转移,都需要安排二十余辆特种运输车辆担负沉重的运输任务,在此之前还得准备一门龙门起重机来专门负责起吊它那一百多吨的炮管,运抵目的地之后还得huā费数周时间来组装调试,并且在发射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而发射速度也比较慢,十五分钟才能发射出一枚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