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施清如便每逢双日,即坐了车去常太医家跟着他学医,本来常太医家离都督府就近,这条路还是施清如前世走惯了的,自然没什么可怕可担心的,每次只带了桃子,轻车简从的一早就去,至晚方归。

    却也没落下给韩征熬汤,反正如今天儿热,补得太过反倒不好,当宜清热健脾除湿为主,每日只需熬些绿豆汤银耳汤之类即可,并不费事,只消隔日早起一个时辰便足够了。

    也因此,每逢施清如去常太医家学医时,常太医也都能喝上一碗她现熬的汤,让刚在皇宫待了一日一夜出来的常太医瞬间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自然越发喜欢施清如的懂事与贴心。

    说来常太医若早年不是沉迷医术,顾不得娶妻生子,而是早早就听从家里父母长辈的安排,老婆孩子热炕头,如今别说女儿了,连孙女都该有施清如这么大了,——现在没有孙女,却多了个小徒弟,也挺好的。

    等常太医正式带着施清如学医后,他就更庆幸自己收了这个徒弟了。

    什么医书都是过目不忘,望、闻、问、切……什么手法也是一教便会,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今是她年纪还小,学医的时日也还短,假以时日,青出于蓝,成为一代大家,也不是不可能;

    且他说上句她便知道下句,甚至他一个眼色,她就知道他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份默契与通透,简直天生就该是他的徒弟,他们天生就该是师徒一般!

    常太医再见了韩征,便满口都是对他的感激和对施清如的称赞了。

    他学医四十余年,一身医术不是他自夸,比太医院的院判副院判们且强出不少,也就是他不想出头,韩征也不想他出头,所以一直在太医院处于中间的位子和水平而已。

    自然还是想过要收上三两个徒弟,把自己这一身医术传承下去的。

    可惜合适的、有天赋有资质的人选着实可遇而不可求,他又是个没多少耐心的,寻了几年,一直没寻到合适的人选,也就撂开了手,想着实在找不到人继承衣钵了,他也只好把一身的医术都带进棺材里去了。

    倒是没想到,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被逼着半推半就收了个徒弟,竟然是如此的有天赋,如此的合心意,简直是幸甚至哉!

    而韩征见常太医对施清如这个他一开始满心拒绝的徒弟如此满意,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知道常太医既答应他收了施清如为徒,就一定会尽到一个师父的责任,可发自内心的尽心尽力,与出于责任和道义而不得不尽的心力,自然是不一样的,如今一个心甘情愿肯教,一个一心向学又有天赋,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韩征遂安心投入到了自己的忙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