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清离开以后,李复珪叫了暗探过来,吩咐他们去灈阳码头一带秘密查探李富贵的行踪。
李复珪觉得以李富贵这段时间蛰伏诱骗再果断出手的利落劲儿,这会儿不应该还在灈阳城中。当然不排除李富贵狗胆包天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只是李复珪感觉李富贵这人还是惜命的,应当不会去冒那个险。毕竟出了灈阳城从码头离开,水路四通八达海阔天空,完全没有必要困在这灈阳城中应对他怒火下的严密排查。
不过李复珪并没有打算把这些事情告诉公孙清,甚至还有意无意地误导了公孙清。公孙清现在只知道李富贵逃了,至于怎么交帐本怎么逃走的,李复珪并没有详述。公孙清不知道有一下午的时间差在,只以为李富贵是利用李复珪的身份趁其不备逃走的,加上河祭之事明显有人主导,所以公孙清误以为李富贵还在城中。
李复珪这么做一是因为觉得有些丢脸,想自己亲自把人抓回来,二来也是想暂时保住李富贵的小命。公孙清是他的老师,但是他是皇子,所以公孙清也是不折不扣的二皇子党。大家当时敢跟他造前朝的反,自然都不是安分的主,跟在他身边的不少人早就因为他对太子的屡屡退让而不满了,公孙清就是其中一个。现在有这么一个推波助澜的时机,为了促使他和太子相争,这些人会做出什么来李复珪也不敢保证。
李富贵拿到了何荣手中的帐本,或许是杀死何荣的凶手又或者是何荣之死的重要人证,李富贵要是死了,何荣之事恐怕就死无对证了。灈阳之事到何荣为止,灈阳的官仓失粮案和堤坝决堤案明面上不会再与太子扯上干系,但是何荣是谁的人大家心知肚明,太子在有心人譬如圣人眼中,反而背上了一口贪粮贪银以后再杀人灭口的锅。
他现在人在灈阳,太子肯定怀疑是他动的手,如果人真是李富贵杀的,也许还有人证物证能够证明是他这个越王“亲自”动的手,自己少不得也得背上一口心机深沉陷害兄长的锅。这无疑会让他和太子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关系雪上加霜。
这个局面一定是公孙清他们所乐见的,李复珪暂时并不想陷入这样的境地里。以前李家没有拥有这天下的时候,大哥是宗子,他和大哥关系融洽,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争夺家产。现在李家是天下之主,大哥是太子,两人关系不复从前,李复珪也没有想过要争夺皇位。即便对大哥有所不满,但是那些不满也还不足以让他无所顾忌地去争那个位置。而且他私心里觉得,哪怕有一天要去争要去抢,也绝对是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别人逼他至此。
李复珪坐在书案前,开始整理呈给圣人的奏折。这次奉命过来查灈阳官仓失粮案,暗地里还领了灈阳决堤案的差事。领命以后李复珪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倒并非是为了顺利交差或是针对太子,而是觉得百姓太苦。
现在诸多证据都指向太子,李复珪内心是十分失望的,他记得从前在奉城李家的时候,大哥也曾教他怜惜下民。现在做了太子,却强取豪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驱使百姓如驱使牲畜。前朝亡国之鉴就在眼前,李复珪私心以为这样的人是不配做天下之主的。但是若说取而代之,李复珪又只是偶尔才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太子是国本,轻易不可动摇,而且太子废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有时候成败不过取决于圣人一心。李复珪既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当今的圣人辜负百姓,也不希望看到自己这位做了皇帝的父亲对自己亲手教导报以厚望的长子全然失望毫不留情,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李复珪尽量不带主观色彩地把自己近期查到的人证物证一一罗列在密折之上。
李富贵这个时候在哪里呢,如李复珪所料,他确实不在灈阳城里,而是在灈阳城外。他口授了潘海潘芸兄妹纸张受热显出字迹的法子以后,作为交换,两人联系了船只护送他从
水路离开灈阳。灈阳是交通要道,水陆交通发达,尤其是水上航道,沟通南北,路上停靠点无数,李富贵只要上了船,再想追踪他的形迹就难了。
李富贵要逃,也就把自己底细稍微向潘芸潘海兄妹透露了一二。两人初时知道他不是越王时十分震惊,但是李富贵一没举报二没倒戈,还配合他们毁尸灭迹,反倒觉得李富贵是条汉子。潘海潘芸两兄妹能刺杀一州刺史,也不是什么普通村民,而是漕帮里面的头目。灈阳水运发达,漕帮就应运而生,它在水上自成一派,介于黑道和白道之间。潘氏兄妹级别似乎不低,反正当天就给李富贵联系好了行船。
当然,李富贵觉得自己能这么快被安排明白也是因为自己本着送佛送到西的服务精神给兄妹俩出了个嫁祸越王的主意。这个主意得到了兄妹俩的一致赞同,首先当然是整点迷信活动,李富贵虽然不是对口的化学专业,但是受热显色的反应李富贵随口还是能说出十来个的。众目睽睽之下,为枉死亲人祭拜的纸幡上突然出现谶言,这种事在古代社会还是很震撼很有传播性的。
这样就从心理上把越王和何荣的死联系起来了。然后就是造成既定事实,李复珪没杀何荣,怎么造呢,这个时候就要靠谣言的力量了。三人成虎,甭管是不是你,一定和你扯上关系。何况他这个“越王”当时确实在场,妥妥的帮凶一个。人民群众的传谣能力是很强的,李富贵相信不多久灈阳城中就会出现越王为民除害,又或者越王为了掩护太子,悄悄杀何荣灭口的传说了。
李复珪觉得以李富贵这段时间蛰伏诱骗再果断出手的利落劲儿,这会儿不应该还在灈阳城中。当然不排除李富贵狗胆包天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只是李复珪感觉李富贵这人还是惜命的,应当不会去冒那个险。毕竟出了灈阳城从码头离开,水路四通八达海阔天空,完全没有必要困在这灈阳城中应对他怒火下的严密排查。
不过李复珪并没有打算把这些事情告诉公孙清,甚至还有意无意地误导了公孙清。公孙清现在只知道李富贵逃了,至于怎么交帐本怎么逃走的,李复珪并没有详述。公孙清不知道有一下午的时间差在,只以为李富贵是利用李复珪的身份趁其不备逃走的,加上河祭之事明显有人主导,所以公孙清误以为李富贵还在城中。
李复珪这么做一是因为觉得有些丢脸,想自己亲自把人抓回来,二来也是想暂时保住李富贵的小命。公孙清是他的老师,但是他是皇子,所以公孙清也是不折不扣的二皇子党。大家当时敢跟他造前朝的反,自然都不是安分的主,跟在他身边的不少人早就因为他对太子的屡屡退让而不满了,公孙清就是其中一个。现在有这么一个推波助澜的时机,为了促使他和太子相争,这些人会做出什么来李复珪也不敢保证。
李富贵拿到了何荣手中的帐本,或许是杀死何荣的凶手又或者是何荣之死的重要人证,李富贵要是死了,何荣之事恐怕就死无对证了。灈阳之事到何荣为止,灈阳的官仓失粮案和堤坝决堤案明面上不会再与太子扯上干系,但是何荣是谁的人大家心知肚明,太子在有心人譬如圣人眼中,反而背上了一口贪粮贪银以后再杀人灭口的锅。
他现在人在灈阳,太子肯定怀疑是他动的手,如果人真是李富贵杀的,也许还有人证物证能够证明是他这个越王“亲自”动的手,自己少不得也得背上一口心机深沉陷害兄长的锅。这无疑会让他和太子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关系雪上加霜。
这个局面一定是公孙清他们所乐见的,李复珪暂时并不想陷入这样的境地里。以前李家没有拥有这天下的时候,大哥是宗子,他和大哥关系融洽,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争夺家产。现在李家是天下之主,大哥是太子,两人关系不复从前,李复珪也没有想过要争夺皇位。即便对大哥有所不满,但是那些不满也还不足以让他无所顾忌地去争那个位置。而且他私心里觉得,哪怕有一天要去争要去抢,也绝对是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别人逼他至此。
李复珪坐在书案前,开始整理呈给圣人的奏折。这次奉命过来查灈阳官仓失粮案,暗地里还领了灈阳决堤案的差事。领命以后李复珪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倒并非是为了顺利交差或是针对太子,而是觉得百姓太苦。
现在诸多证据都指向太子,李复珪内心是十分失望的,他记得从前在奉城李家的时候,大哥也曾教他怜惜下民。现在做了太子,却强取豪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驱使百姓如驱使牲畜。前朝亡国之鉴就在眼前,李复珪私心以为这样的人是不配做天下之主的。但是若说取而代之,李复珪又只是偶尔才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太子是国本,轻易不可动摇,而且太子废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有时候成败不过取决于圣人一心。李复珪既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当今的圣人辜负百姓,也不希望看到自己这位做了皇帝的父亲对自己亲手教导报以厚望的长子全然失望毫不留情,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李复珪尽量不带主观色彩地把自己近期查到的人证物证一一罗列在密折之上。
李富贵这个时候在哪里呢,如李复珪所料,他确实不在灈阳城里,而是在灈阳城外。他口授了潘海潘芸兄妹纸张受热显出字迹的法子以后,作为交换,两人联系了船只护送他从
水路离开灈阳。灈阳是交通要道,水陆交通发达,尤其是水上航道,沟通南北,路上停靠点无数,李富贵只要上了船,再想追踪他的形迹就难了。
李富贵要逃,也就把自己底细稍微向潘芸潘海兄妹透露了一二。两人初时知道他不是越王时十分震惊,但是李富贵一没举报二没倒戈,还配合他们毁尸灭迹,反倒觉得李富贵是条汉子。潘海潘芸两兄妹能刺杀一州刺史,也不是什么普通村民,而是漕帮里面的头目。灈阳水运发达,漕帮就应运而生,它在水上自成一派,介于黑道和白道之间。潘氏兄妹级别似乎不低,反正当天就给李富贵联系好了行船。
当然,李富贵觉得自己能这么快被安排明白也是因为自己本着送佛送到西的服务精神给兄妹俩出了个嫁祸越王的主意。这个主意得到了兄妹俩的一致赞同,首先当然是整点迷信活动,李富贵虽然不是对口的化学专业,但是受热显色的反应李富贵随口还是能说出十来个的。众目睽睽之下,为枉死亲人祭拜的纸幡上突然出现谶言,这种事在古代社会还是很震撼很有传播性的。
这样就从心理上把越王和何荣的死联系起来了。然后就是造成既定事实,李复珪没杀何荣,怎么造呢,这个时候就要靠谣言的力量了。三人成虎,甭管是不是你,一定和你扯上关系。何况他这个“越王”当时确实在场,妥妥的帮凶一个。人民群众的传谣能力是很强的,李富贵相信不多久灈阳城中就会出现越王为民除害,又或者越王为了掩护太子,悄悄杀何荣灭口的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