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十一月的中旬,长安十二县的每一个县都有京兆府开设的作坊,在建设关中以及一位位教书的夫子下乡中,这些现象背后有一种思潮在关中这片大地上萌芽。

    真要说这种萌芽的思潮到底是什么,或许要归结于操纵关中生产调度的那只看不见的大手,以及这只大手的主人。

    在这股思潮还没有长出枝丫之前,暂且也就说不清这股思潮的力量是什么。

    洛阳又送来了第二次的呈报。

    武德殿前站着两个太监,这里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与一个泥炉。

    炉子内的火正烧着,风吹过的时候,从炉子下方的孔洞进入,让火更旺一些。

    如果走近看,就能认清现在坐在武德殿前的人,正是如今清闲到需要用烤肉来消磨时间的东宫太子。

    李承乾一边翻动着烤肉串,听着殿内的父皇与舅舅,还有老师,郑公他们的争论。

    崔仁师辞官了,因他的亲族就在洛阳兼并土地案的人犯名单之中,他觉得愧对天可汗赏识,让人送了辞官告罪书,现在他就在洛阳,等待陛下的发落。

    当然了,这件事与崔仁师的关系不大,他只不过是博陵一带的士族推举出来的代表而已。

    犯事的是他堂亲的堂亲,他自然身为博陵士族的代表不得不向陛下告罪。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李承乾回头看去,道:“舅舅,有结果了吗?”

    长孙无忌从太子手中拿过一根肉串,道:“还没有,唉……烦死矣。”

    李承乾坐在椅子上,吃着烤肉,自在地道:“崔仁师是个很聪明的人。”

    长孙无忌颔首,“殿下说得不错,博陵士族推举出来的人,自然不能小觑,本来这件事与他的关系不大,参与洛阳命案的崔氏子弟与他没有太大的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