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省定额制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几经变革至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沿袭至今。大致思路是国家先按一定原则给各省市分配名额,高校再在国家划定的招生规模内编制招生计划。
在保证本地考生入学机会的同时,各高校设定外省招生指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本校条件、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过往招生计划等多重因素,并不会根据报考人数成比增加。
但这样的“原则”与“因素”,有的公布于众,有的秘而不宣,固然造成信息不对称,社会上从学校、老师到家长、学生甚至各省教育界领.导、高校领.导也搞不清里面的玄机。
经过本世纪以来财政向教育基础投入倾斜,高校合并扩建成风,加之民办院校大量涌出,上世纪所谓高考本科录取率也不再引人关注,也没了比较的意义。而今高考竞争实质是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分省定额的矛盾集中表现在985、211等名校的名额投放上。
以顶尖的京都大学为例,去年在京都投放的招生指标是每万名考生70个,冀北11个,碧海6个;而在暨南和黄树分别是0.7个和0.6个。
很简单的算法,暨南考生考取入京都大学的机率正好是京都考生的一百分之一!
在保证本地考生入学机会的同时,各高校设定外省招生指标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本校条件、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过往招生计划等多重因素,并不会根据报考人数成比增加。
但这样的“原则”与“因素”,有的公布于众,有的秘而不宣,固然造成信息不对称,社会上从学校、老师到家长、学生甚至各省教育界领.导、高校领.导也搞不清里面的玄机。
经过本世纪以来财政向教育基础投入倾斜,高校合并扩建成风,加之民办院校大量涌出,上世纪所谓高考本科录取率也不再引人关注,也没了比较的意义。而今高考竞争实质是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分省定额的矛盾集中表现在985、211等名校的名额投放上。
以顶尖的京都大学为例,去年在京都投放的招生指标是每万名考生70个,冀北11个,碧海6个;而在暨南和黄树分别是0.7个和0.6个。
很简单的算法,暨南考生考取入京都大学的机率正好是京都考生的一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