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情况

    概况

    乍得是农牧业国家,经济落后,系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代比执政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重点整顿棉花公司等国营企业和公职部门;鼓励私人投资和发展中、小企业;宣布实行企业私有化和自由经济;打击走私,保证税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外国投资。2000年乍石油开发计划正式启动。2003年7月,南部多巴油田顺利投产,西方加大对乍投资,乍得-喀麦隆输油管道开通,乍石油生产及出口能力骤增,经济一度高速增长。乍继续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推进国家减贫战略,加强和改善财政管理,大力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并颁布了新能源法。但受局势动荡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局势逐渐稳定,石油收入增加,经济有所好转。

    工业

    2019年,乍得原油出口16880亿中非法郎(约合28.8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2%;同年,乍得政府石油收入3606亿中非法郎(约合6.16亿美元),约占总财政收入的36.7%。乍得境内主要石油开发商为美国埃索开发和生产乍得公司(由三家公司组成:埃克森公司占40%,乍得国家石油公司占25%,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占35%),在乍得石油累计投资达37亿美元。

    乍得工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饮料工业由乍得啤酒公司(BDT)垄断,另外还有糖厂、卷烟厂、轧棉厂和榨油厂等。中资企业通过使用中国金融机构贷款在乍得建成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和年加工百万吨原油的炼油厂,帮助乍得工业实现突破。印度也曾与乍得开展工业合作,提供5000余万美元贷款投资建设工业企业,包括多巴果汁厂、萨尔纺织厂、恩贾梅纳农机具装配厂、恩贾梅纳自行车装配厂等,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多处于停产状态。2021年5月,位于中沙里地区首府萨尔市的乍得新纺织公司(NSTT)购置了一批印度制造的生产设备并复产,每日加工产能11吨,每日纱线产能8吨,将创造超过1500个就业岗位。

    农牧业

    乍得是传统农牧业国、非洲四大产棉国之一和中非地区主要畜产国。全国可耕地面积3900万公顷,已耕地45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从事农业活动人数共有280万人,占就业人口的72%。平均每家农户拥有耕地1公顷(南方平均1.8公顷,北方0.4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高粱、玉米和小米,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阿拉伯胶、烟草、花生、芝麻、甘蔗等。农产品出口占据乍得出口的重要份额,主要出口农产品为棉花、畜产品和阿拉伯胶。由于降雨量不足,水资源分配不均,耕地退化(受侵蚀、沙漠化),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从业者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传统家庭生产体系缺乏良好组织等因素,导致乍得生产率较低,农业增长缓慢,无法自给,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

    粮食种植:2018年,乍得粮食产量302.2万吨,同比增加11.24%。棉花:乍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全国有棉农20万,以棉业为生人口约400万。

    乍得是继苏丹后阿拉伯胶第二大出口国,年产2万吨,同时是世界重要芝麻出产国;烟草种植尽管产量不大(34吨),但近20年来持续发展,烟草主要销售给乍得卷烟厂;乳油木种植潜力巨大,乍得南部19万平方公里内种有8000万株乳油树。

    乍得是养殖业大国,是中部非洲地区主要畜产国。畜牧生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地区,在盖拉等南方地区也有游牧民活动。2018年牲畜存栏数最新普查结果为1.13亿头。从法国殖民时代开始,乍得就推动马匹改良,现已成为非洲第一大养马国。乍得43%的人口以畜牧业为生。畜牧业约占乍得农业生产总值的40%,占GDP的18%和出口的30%,年均畜牧业收入1400亿中非法郎(约合2.94亿美元),创造附加值2100亿中非法郎(约合4.41亿美元)。畜产品是乍得长期以来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主要销往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乍得重视牲畜疫情防治,在全国各牧区共设270个防疫站,并与苏丹、尼日尔等国签署了共同防治疫情的协议。

    乍得主要食用鱼为鲶鱼、马鮁和鲤鱼。全国有2万名职业渔民和2万名季节性从事渔业人员,在乍得湖、洛贡河、沙里河及内陆湖泊沼泽开展捕捞。

    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商业、交通、电讯等服务性行业逐步恢复。2006年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5%。全国2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和公共领域。

    财政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