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之上,周先生与何先生两人的争论结束。

    最后也没分出个一二三,反倒是引来了其他问题的争论。

    因二人争论风向引到了仁义礼学的事情上,更是牵扯到了道学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于是一名来自禹州比较推崇道学的老夫子接着就说了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也就是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孝慈。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这位老夫子并非是反对礼学,而是反对社会上滥用礼学,从而做出有礼无德,却打着“仁义”的旗号胡作非为、危害大众。

    但儒家学派的夫子们,还是不乐意听的,固然这位老夫子不是反对礼学,但却提倡道家的顺其自然,而儒家本就提倡‘授人于礼,再授五德’这便是提倡教人做人的基础礼法,若是你不去教授于人,那些性本恶之人如何悔改,又如何让恶人迷途知返。一味追求顺其自然,只会让恶更恶,善都有可能转为恶。

    学问之争,永远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

    而整个讲堂内,也是越来越议论纷纷。

    只是

    与那些议论截然相反的是.

    苏长安这边,却是与整个讲堂内画风截然不同的场面。

    小小的桌子上,此时已经堆满了吃的。

    有夹了肉沫的肉夹馍,也有晒好的肉干,甚至还有一小节人参,螃蟹之类的,至于其他的更是完全算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