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三月如期到来,只是大明朝堂仍旧波诡云谲。

      围绕着吏部尚书的去留趋于白热化,自从那日下朝后,各方在背后默默地推波助澜,进而在舆论上坐实黄光升当年意图谋害海瑞。

      “哪里有什么隐情,分明就是徐阶想包庇黄光升!”

      “呵呵……黄光升都已经将绞绳缠在海青天的脖子上了,你说他是想要救人?”

      “不管如何,哪怕黄光升真是被形势所迫,那朝廷亦不能再重用这种奸邪小人!”

      ……

      事情传到京城的士子和百姓耳中,历来对朝堂现况感到不满的民众自然是纷纷指责起来,已然是认定黄光升是一个奸臣。

      在舆论之中,历来真相都不重要,而百姓通常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的“真相”。何况,黄光升在海瑞的事情上,确实是难逃责任。

      正是如此,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下,黄光升当初的举动已然是很难再解释得清楚,迅速成为京城百姓和士子所唾弃的对象。

      “臣工部郎中佘敬中弹劾吏部尚书黄光升渎职过失……请求革职免官!”

      “臣太仆寺少卿王文炳弹劾吏部尚书黄光媚上罔利……请求革职免官!”

      “臣太常寺少卿罗良弹劾吏部尚书黄光升结党营私……请求革职免官!”

      ……

      京城的官员对黄光升更是不客气,亦是纷纷上疏弹劾黄光升,势必是要将黄光升从吏部尚书的宝座拉下来般,无数的奏疏纷纷飞向了乾清宫。

      黄光升即将主持京察,手握正四品以下百官的生死大权,可谓拥有极强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