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勋,一个货真价实的武将功勋后代,第九代武进伯。

      因先祖朱荣靖难有功,被明成祖朱棣封为武进伯。只是到如今,武进伯跟其他功勋后代般没落,很多功勋都是居于闲职或无职。

      相对于宗藩,功勋子弟的日子似乎还要更难熬一些,特别文官受到了重点的“打压”。

      朱元璋在夺得天下后,对功臣论国行赏,采用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不过他并没有照搬全抄,而是去掉子、男爵位,仅保留下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每个爵位又分为四等。

      哪怕同样是大明国公,其等级已然存在着区别,而禄米亦是不尽相同。

      洪武年间对功勋禄米规定: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一千五百石至一千石,伯一千石至七百石。

      到了朱棣时期,则是对等级进行了更明确的划分: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像南京的魏国公府,因中山王徐达追随太祖定天下,所以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是整个大明朝最高等级的国公。

      至于武进伯朱承勋,因其先祖是靖难的功臣,已经是国辅运推诚伯,属于二等伯。

      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九卿事。

      像国公徐鹏举统领中军都督府,平江伯陈王谟出任两广总兵,这都是勋贵“一步登天”的好差事。只是他们跟着宗藩一般,在享受进行优待的同时,亦是受到一种程度的节制。

      “不得预九卿事!”

      这其实对武将功勋的影响不大,主要还是针对大明的文臣功勋。

      太祖规定:文官不能封公侯,只能封伯爵,且前提必须立有军功,不得预九卿事。

      纵观大明一朝,除了开国文臣李善长被封公爵外,其余八位文臣皆为伯爵,而最近被封爵的文臣则是新建伯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