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刺史郑叔清,捅了马蜂窝,严重侵害了很多达官贵人的利益。

    夔州一地当然不算什么,让他们害怕的是,夔州的通关策略,很可能形成“示范效应”,让别处江关也跟着一起模仿。

    各家暗地里操纵的商户,漕船都不少,都私下里进行着大买卖,从粮食布匹,到奴隶贩运,都有他们的份。朝堂上亦是有不少代言人。这些达官贵人们,显然不可能放过郑叔清。

    一时间,朝野内外,奏疏如同雪片般送到中书省。

    唐代前期政治总体上比较开明,并不堵塞言路,也不实行文字狱。

    低级官员层层上报后对皇帝上奏的例子比比皆是,并且还有在关键时刻站队成功并获得越级提拔的案例。

    这些疏奏,大体上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认为,郑叔清胆大妄为,无视朝廷法纪,应该将其撤职查办以儆效尤。待查办之后,再来审理其罪责。夔州江关敛财扰民之策,应该立即废除,以正本清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郑叔清确实是要查办,但他颁布的江关“新政”,却是朝廷信誉在背书的。如今已经实行了大半个月有余,难道立即将其废除?这难道不是朝令夕改?

    朝廷法度的威严何在?

    将来若是推行类似新政,利益受损的人又叫唤了,那是不是也要把新政也废除?

    哪怕夔州江关的政令不合理,也要运作个半年再说,看看具体效果如何,得失如何。不能任凭某些人鼓噪一下,就把政令废除。

    这个口子开了,比郑叔清现在办的事情还危险百倍。

    反正,群情激奋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将郑叔清撤职查办,押送到长安之后再来定罪。

    当然了,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唐官员那么多,总是不会缺异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