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问董其昌啊?这个病人我记得。”精神科的大夫将搁在跟前的病例本合上:“对这个病人,我有着极深的印象,不用翻看病例也能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董其昌是精神分裂患者吗?”丁当追问着。

    “从临床上来讲是的,但他的情况又有些特殊。”

    “怎么个特殊法?”

    “像这种精神类患者,很多都有家族遗传史的,但也有部分是因为后天突发事情刺激而导致的。在我们医院有个非常特殊的病例。”大夫翻开病例本,拿出了一张照片:“这个孩子叫清华,就是清华北大的那个清华。从这个名字就不难看出,他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多深的厚望。这个孩子也争气,打小就是那种特别喜欢学习,也会努力学习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优秀生,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的前两名。就这样,清华从幼儿园一路顺顺当当升到了重点高中。可升到重点高中的清华发现,这所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他的聪明、勤奋、刻苦在这所学校里不再是优点,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世上总有比自己聪明的人存在啊。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从幼儿园开始,也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自从考上警校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普通。论容貌,论身高,论身材,论学识,论专业技能,处处都有低人一等,且赶都赶不上别人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大学之前,别人仰望我的感觉。好在,我心理素质比较强,差就差呗,不如人就不如人呗,还能不过了咋地。按部就班的学习,分个不错的单位就行,结果现在,不也做得挺开心的。”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这么想,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是会钻牛角尖的,且在这钻牛角尖的一小部分里头还有一些是会出现问题的。清华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孩子一直很勤奋,也一直希望能够完成父母给予自己‘清华’这个名字的使命,整个高中阶段,他特别的勤奋刻苦,对于高考更是有着一份相当顽固的执着。或许是因为太过于在乎,以至于他太过于紧张,到最后仅一一分之差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

    其实,依着他当时的成绩,就算考不上清华,也可以选择别的学校,而且也都是一类的本科院校,将来就业环境也都是很好的。可他不,他对于清华这两个字太过于执着,以至于情绪焦虑,心灰意冷之下产生了精神分裂的症状。

    他将自己分成了清清和华华,清清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不看中学习,一心只想着快乐。华华则变得对于高考更为执着,每天都在不停的写啊,算啊。”

    “那这个清华最后怎么样了?”

    “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恢复了正常。按说,像这种精神类的病患,是有很大的几率复发的。我们当时要求他的父母让他在医院多住一段时间,等他的情绪更为稳定之后再出院。这个建议,不管是对清华本人,还是对他的父母,甚至是社会,都是善意的,可他爸爸妈妈不那么认为,认为我们医院是想要骗钱。

    清华出院时,我们医院的院长特意出面叮嘱了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对于考试有着极深的执着,希望在短期内,不要让他接触到这些东西。可仅仅过了几个月,就传来了清华从复读的那栋教学楼上跳下来的消息。因为这个,他的父母还到我们医院闹过一阵子,说是我们没有把清华的病治好。可事实上,是由于他的父母太过于心急,担心因为孩子的这个病情,导致他的年龄一年一年的增大,没办法再参加高考,会毁掉了后半生的前途。这才急匆匆让他回到学校复读,甚至向校方隐瞒了清华的真实情况,导致这个孩子一接触紧张的复习就开始犯病,最终无力承受,用那种决然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对于自己寄予无限厚望的父母。

    事情发生后,清华的父母悔不当初,甚至说着,如果早知道,宁可孩子不高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待在家里。可这世上,哪有什么早知道啊,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藏在细枝末节里。”

    “唉,世事难料,只能说,高考只是一种途径,但千万不要太过于迷信这种途径。有能力,有机遇,知道学习,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就算不读大学也是可以成功的呀。再说了,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不成功,这个东西根本没有定论嘛。还好,还好,还好我爸妈对我从未寄予过厚望,从小到大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别考倒数第一名,后来又加了一条,千万别打男生,要不叫父母的时候没法应承。”

    “董其昌的情况有些特殊,特殊在哪儿呢?特殊在,他的病情不是一下子变成那样的,而是逐步的一点点变成那样的。换一种说法,就是他的精神分裂其实是多次刺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