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老江头子江华也是林场职工,而且是山场技术员,要论起来还是赵军的前辈呢。

      跟赵军一样,江华上班的时候也不太用心,但他那时候养不起狗、买不起枪,就学了下炸子,专门在山里炸黑熊、棕熊。

      此时,落在赵军手里的这本工作手册,里面记载的内容与林场工作毫无干系,其书写形式好似日记,可记的还不是日常琐事,全是江华早年跑山打围的事。

      这老头子叙事简洁,毫不拖泥带水,什么几个人去、中午吃的啥,这些从来不写,写的都是他在哪儿下炸子,炸着多大的熊什么的。

      可对这赵军而言,也没有用啊。拿熊瞎子又不像棒槌,在哪个老埯子里拿着的,下回去还能有。

      嗯?

      一想到棒槌,赵军突然看着这么一段,说是二十年前,江华在山里下炸子,遇见了一伙从岭南过来的放山人。

      这伙人特意在山里压了窝棚,足足住了一个月才走。而他们压窝棚的地方,离江华下炸子的地方,相隔就不到一里地。

      有这么一伙人住在旁边,成天呜嗷喊叫的,野猪、黑瞎子不都得吓跑了么?

      江华连着三天上山去溜炸子,见那炸子始终未被触发,在周围一找,才发现了这伙人。

      江华心知那黑瞎子是打不着了,而且有人在附近,万一人碰到炸子就麻烦了。

      于是,江华就把陷阱撤了,但这件事,被他原原本本地记了下来。

      虽然不懂的放山,但江华猜测,这伙人能在那里住一个月,就说明那附近肯定有棒槌,而且还不少。

      老太太见赵军看得仔细,便冲他招手道:“孩子,你不用记,这些都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