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大可能。”陈研究员说道:“我们是谈到四万一个俑,才拿下的这对儿,当时还特意问过他们是否有存货,他们咬死说没有了。”

      “那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马爷在努力回忆:“我当时是真没细看銮铃上是不是有涂金……这么大的俑出现在市场上,当时我们就直接当赝品来着。”

      赝品二字说得王时襄和王陈二位研究员心惊肉跳,王时襄到现在也感觉事情有蹊跷了,再次拿起放大镜走到两个俑的前面:“朱砂未退金先退……的确有些不太合理……”

      “有没有可能是当时北方敷金的技术不足?”

      “明代以前,北方的金器加工技术一直是优于南方的,这种情况知道明朝定都南京之后才有所改变。”王时襄说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是少数民族政权,在敷金一项技术上有所缺陷,也在所难免……”

      几人围着陶俑参看,都感觉不出这对陶俑有哪里不对。

      周至对形制色彩工艺这些也说不上话,他对北方陶俑的研究仅限于唐三彩画册和论文,以及在蜀大博物馆得到的有限经验,能够说出这对儿俑是北魏风格就已经不错了,定真伪这种事情超出了认知。

      其实就连王时襄这样的大拿也只是对这类俑连续出现在市场上有些警惕,如果只看俑的话,除了在敷金工艺上有点存疑以外,其余地方竟然挑不出一点毛病。

      “咱博物馆就没有点别的手段了?比如碳十四什么的……”

      “肘子想得太简单了。”王研究员皱着眉头:“要是丝织品,人体残留,这样的科学分析是可行的。”

      “但是对于陶瓷,金属类文物,有机物遗存本来就非常稀少,光是分析样本,都收集不够量。”

      “这两个陶俑通体主要用的是朱砂和铅粉,碳黑只在眉毛眼睛,还有文官的皮冠和武将的乌靴上,怕是全部刮下来都不够分析的。”

      “要是分析胎体,造胎的泥土也可能是古代土层,用电炉烧造的话,炭污染可以忽略不计。”

      “这倒也是……”周至想了想:“其实我觉得……好像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