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相会,商议两国的修好事宜。

    渑池相会之事令赵惠文王分外担心,因为昔日楚怀王之事,犹历历在目。前人之事,后人之师,秦国历来是一个不讲信义的国家,赵王担心此次若去赴约,也会被秦国扣留,重蹈楚怀王的覆辙,落得个客死异乡的下场。因此,赵惠文王不得不慎重地考虑此事。

    其实,赵王的担心是多余的。一来,秦国此时是主动言和,断然不会在渑池之会上妄动刀兵,招致赵国的嫉恨;二来,赵国只要做好准备,军事上加强防御,政治上加强统战,赵国就处于有备无患的境地。以上两点便可让秦国不敢妄自动兵。

    很多朝中的文武百官也看清了这一点,遂有人向赵王进言道:“秦王约您相会渑池,大王去,则可保国威不失;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弱小而胆怯。还是去好。”蔺相如也请命于赵王,请求与他一同相会秦王。此时的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文武众臣皆建议赵王前行,赵王自然不好再犹豫。

    等到赵王和蔺相如走到赵国边境,赵王又担心起来:如果秦军趁机进攻赵国,而赵国又群龙无首,如何是好?

    廉颇早就想好了这一节,遂向赵王进言道:“此次大王去渑池,据臣下估计,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渑池会议的时间,前后不会超过30天。若大王30天后仍未返回,还请允许臣等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也避免赵国因群龙无首而生乱事的危险。”

    赵王听闻,深感有理,所以他命令廉颇做好准备,主持好赵国的军事,防止秦军的攻击。于是,廉颇就此驻守在赵国边境,同时命令赵国其他地方的军队,迅速来援,共同守卫赵国的门户。

    除此以外,廉颇还建议,派遣数千士兵随行,同时派遣军队在渑池三十里之外驻扎,以防赵王遭遇不测。然而究竟派遣何人率领那数千士兵,成了一个难题。这时候,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提出,可以选取赵奢为将领。

    赵奢何许人也,何以能够得到赵胜的赏识?

    赵奢,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是当时的贵族。其乃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历史对于赵奢早年的生活记载不详,其中《战国策·赵策》载:“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是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辖今张家口以东,昌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由此而观之,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时,赵奢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在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沙丘之乱”,使得赵成、李兑专权。赵奢身为赵武灵王近臣,为了避免受到赵成等人的迫害,他被迫亡命燕国,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郡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李兑失势,赵奢心念故土,就此回到赵国。

    赵奢回国做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时与平原君赵胜结缘。

    赵奢为官,大公无私且不畏权贵。当时平原君是赵国之柱石,权倾朝野,但是其家中却有人不奉公守法,偷逃国家税款。为了展现法律的公正性,扫清收税的障碍,赵奢当机立断,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一时之间,赵奢成为当时赵国境内鼎鼎大名的人物。

    虽然平原君素有贤德之名,但是赵奢所杀之人,却是赵胜家族的亲人,这不禁让平原君赵胜动了杀机,赵奢见此,便对平原君说道:“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贤,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平原君闻言,不仅没有继续发怒,还对赵奢赏识有加,并借机向赵王举荐赵奢。当时赵国正值用人之际,赵王听从了平原君的举荐,任命赵奢为中军大夫,领数千精兵随同赵王、蔺相如等人,共同赴渑池之约。

    及至渑池,秦王作为本次秦、赵两国君王相会的东道主,自然是热情非凡,特别是赵王初到时,秦王还以国礼接待他,这让赵王不禁在心里泛起嘀咕,不知秦王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