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英明!"

    毕自严闻言,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立刻跪下,有了天子的支持,边疆重镇的动荡应可平息。

    这些日子里,他在整理边疆军费时,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自天启六年后他离职归乡,朝廷就再也没有向除辽镇外的军镇发放过军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实。

    朱由检并未理会在一旁如释重负的毕自严,心中突然一动,立即追问:"爱卿,这些军饷能否真正送到士兵手中?"

    如果军队中贪腐严重,军官们勾结一起榨取士兵,那么无论朝廷如何努力,也只是白费力气,最终只会落入军官们的口袋。

    毕自严的脸上显出一丝惊讶,显然没预想到这样的单纯问题竟出自tianzi之口。短暂的静默后,面对tianzi充满期待的目光,他慢慢回答:“禀bixia,边疆重镇远离朝廷核心,军队的确切人数早已难以考证。若按兵册发放军饷,数额恐怕要加倍不止。”

    “每次发放军饷,朝廷都会从户部和兵部挑选能臣干吏,亲自前往边疆核验人数。”

    朱由检闻言,脸上掠过一丝失落,无助地靠向身后的龙椅。他明白了老臣的言外之意。虽然军官挪用军饷、压榨士兵的现象确有发生,但朝廷也有其应对之策。

    朝廷每次都派遣能臣干吏去军镇核实人数,再行发放军饷。说到底,边疆“有名无实”的根源在于朝廷财政吃紧,无法全额支付军饷,导致边防兵力日渐稀少。

    某种程度上,自成化年间以来,大明将领开始盛行“培养”亲信部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廷无法供给充足的军费,自然会把有限的银两集中于自己的亲信部队,以确保军队战斗力,稳固自身地位。

    比如,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民间争议颇多。当他在辽东半岛执掌兵权,倚仗他的“辽东铁骑”,无论是深山的女真人还是草原的蒙古人,都不敢侵犯边境。然而,他的“辽东铁骑”如同私人军队,也催生了他的野心,让他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想法。

    或许是无意,或许是刻意,李成梁开始扶植建州女真,并容忍她们发展壮大。等到朝廷大臣察觉到建州女真对辽东构成的威胁时,才惊觉除了李成梁,无人能指挥那支像私军一样的“辽东铁骑”。

    可以说,正是由于朝廷无法确保边疆的军饷,使得一些将领将有限的军费用于“培养”亲信部队,维护自身地位,进而导致局势恶化。

    看见tianzi情绪低落,善于辞令的毕自严也不禁沉默,脸上的忧虑丝毫未减,他犹豫是否提议开启“辽饷”。

    万历晚期,为铲除已建立政权的努尔哈赤,久不理政的万历皇帝亲自下令筹集“辽饷”。自万历四十六年起,除了贵州、四川、云南少数州县,每亩土地平均增加了九厘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