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奴看着越来越近的曹军营地,眼神之中充满了火热。
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于蒲坂津的这个新建的曹军营地的看法,司马懿和霍奴的态度就不是很一致。
霍奴想要再来一次,但是司马懿却觉得还是要换个姿势。
两个人的意见不能统一。
司马懿主要是以稳妥为主,他觉得既然已经成功的突袭了曹军大营一次,损毁了大部分的曹军粮草储备,那么曹军就必然会面临缺粮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有可能会引发曹军的狗急跳墙,所以对于蒲坂县城外的营地,就完全不需要特意攻击,只需要等待其溃败的时候捞取些好处即可。
可问题是霍奴并不同意,或者说,他觉得这反而是一个大好时机。曹军后路被断,军中必然动荡,因此只要稍微再加一把劲,就可以彻底将曹军打趴下。
见霍奴战意升腾,司马懿思索了片刻之后便是笑了笑,同意让霍奴带一半的人马进攻蒲坂县城的曹军新营,而司马懿自己则是带着另外一半的人马为其压阵。
霍奴其实没想太多。
他没想要和司马懿顶牛,他只是觉得曹军很弱,所以为什么抓紧机会多捞一些功勋?如果司马懿以军令要求他,霍奴同样也会遵从,但是既然现在司马懿同意他带兵夜袭,那么霍奴觉得也是不错。
可是等霍奴真的带着人马冲击了在蒲坂县城的曹军新营的时候,他就觉得略有一些不同了……
曹军的抵抗程度,明显比在张阳池左近的老营要强硬得多。
霍奴带头冲锋,但是他的战马被营地里面一条不显眼的绊马索绊倒。幸好霍奴身手敏捷,在跌下马的时候及时调整好了姿态,不仅没有摔在地上,反而是甩出了手中的长枪,扎死了一名曹军兵卒。
他很快起身,抽出战刀,如猛虎一般扑向前,砍向朝他扑来的曹军兵卒。
马蹄声响起,又有骠骑骑兵冲击进来,一枪刺死了和霍奴搏杀的曹军兵卒。
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于蒲坂津的这个新建的曹军营地的看法,司马懿和霍奴的态度就不是很一致。
霍奴想要再来一次,但是司马懿却觉得还是要换个姿势。
两个人的意见不能统一。
司马懿主要是以稳妥为主,他觉得既然已经成功的突袭了曹军大营一次,损毁了大部分的曹军粮草储备,那么曹军就必然会面临缺粮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有可能会引发曹军的狗急跳墙,所以对于蒲坂县城外的营地,就完全不需要特意攻击,只需要等待其溃败的时候捞取些好处即可。
可问题是霍奴并不同意,或者说,他觉得这反而是一个大好时机。曹军后路被断,军中必然动荡,因此只要稍微再加一把劲,就可以彻底将曹军打趴下。
见霍奴战意升腾,司马懿思索了片刻之后便是笑了笑,同意让霍奴带一半的人马进攻蒲坂县城的曹军新营,而司马懿自己则是带着另外一半的人马为其压阵。
霍奴其实没想太多。
他没想要和司马懿顶牛,他只是觉得曹军很弱,所以为什么抓紧机会多捞一些功勋?如果司马懿以军令要求他,霍奴同样也会遵从,但是既然现在司马懿同意他带兵夜袭,那么霍奴觉得也是不错。
可是等霍奴真的带着人马冲击了在蒲坂县城的曹军新营的时候,他就觉得略有一些不同了……
曹军的抵抗程度,明显比在张阳池左近的老营要强硬得多。
霍奴带头冲锋,但是他的战马被营地里面一条不显眼的绊马索绊倒。幸好霍奴身手敏捷,在跌下马的时候及时调整好了姿态,不仅没有摔在地上,反而是甩出了手中的长枪,扎死了一名曹军兵卒。
他很快起身,抽出战刀,如猛虎一般扑向前,砍向朝他扑来的曹军兵卒。
马蹄声响起,又有骠骑骑兵冲击进来,一枪刺死了和霍奴搏杀的曹军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