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难题(1/4)
圣人摆驾东都,文武百官照例要一同前往,但大兴城也不能无人办公,因此,还是有很多的官员留了下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杨菀之。
大司空骆常和右司空钱缪随圣人一道去了东都,左司空王若彬则带着工部的一众冬官大夫留了下来,和大兴营造司一起,全力以赴营建在明宫。而因为杨菀之的方案成了在明宫最后定稿的方案,主理修造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身上。此次和修明堂不同,在明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完整的宫城,加之杨菀之只是个小小的冬官大夫,圣人觉得若没有个名头,恐怕压不住这么多人,因此额外给了她一个将作大匠的称号。
如此一来,即便杨菀之再怎么迟钝,也能感受到王若彬对自己的恶意了。
想想也是,从前两人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王若彬觉得杨菀之的才华和背景都不足以撼动他的地位——因为她太年轻了,还是个女子。但二皇女的横空出世,圣人对杨菀之的赏识与愧疚,无形之间抹平了这些差异。他虽为左司空,可营造在明宫的实权却落在了杨菀之身上。
他不是贪权之人,只是和每个工匠一样,谁不希望这个伟大的工程最后能出自自己之手?将作大匠意味着,尽管世人不会关心在明宫是谁主理修造的,但这个名字仍然会被史官记录在册。他们这些工官,往往不能如那些名将贤臣在史书中单独拥有自己的列传,可仅仅是能够落下一个墨点,就足够了!他当然嫉妒!
杨菀之在同侪之中确实算得上有才华,可他们之间相差二十几年的阅历也不是无足轻重的。王若彬能坐上左司空的位置,是凭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在他眼里,杨菀之始终是个关系户,哪怕有本事,也还是个关系户。被关系户挤占了自己的位置,拿下了本来该是自己的营造,王若彬心里不平。
只是王若彬在左司空坐了五年,以为自己可以独挡一面了,但他忘了自己是虞部出身,他疏浚水道、治理黄河,确实颇有建树;但若说营造屋舍,在圣人眼里就是不如杨菀之最后拿出的那套方案。王若彬的方案,中规中矩,但远不如杨菀之做的精致华丽——何况杨菀之还有一个柴克岑在背后指点相助。柴克岑和王若彬资历相当,又是工部出身,主导大小营造不知凡几,杨菀之笔下很多天马行空的构想,在柴克岑修改过后,都变成了可以落地的现实。
而杨、柴二人其实也并没有王若彬那样的“雄心壮志”。
柴克岑若是在乎这些,不会甘心在洛阳营造司那么多年。而杨菀之,她从一开始想要做的,仅仅是营造而已。
只是这些在王若彬眼里都变了味儿。若论功劳,王若彬是个好官,可他确实也是个斤斤计较的追名逐利之人。
如今圣人将东都当做了凉都,但却希望在明宫能尽早建成。杨菀之做了这个将作大匠,柴克岑则做了她的助手,但王若彬作为左司空,依旧是二人的上司。因此,王若彬一面对杨菀之施压,要求杨菀之尽快动工,说要在上元四年之前落成这个项目,几乎是将工期压掉了一半;一面又跟圣人说杨菀之已经夸下海口说能在这个期限前封顶。杨菀之心知王若彬这是有意在给她穿小鞋,但也无可奈何。柴克岑劝她按原本的工期来便是,只要齐光公主一日不倒,杨菀之就算拖上十年八年才修完这个在明宫,她也不会被圣人苛责。杨菀之却不想给妹妹添麻烦,高处不胜寒,她尚且只是做了这个将作大匠,就惹了王若彬眼红,平儿如今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
原本先备齐所有原料再动工的法子是行不通了,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先将在明宫几个主要宫殿的料备齐,然后分步开工。这样做营造的难度其实更大了,一则开销变大,二则管理上的难度也提高了,三则容易出错,而且一旦某种原料突然断供,没法和别的部分统一,就会面临更长久的停工。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本以为开支会是个难题,但没想到公孙冰把柳梓唐留下来给杨菀之差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