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丫鬟说了这么一番话,三人都有些神色莫名,辛温平笑道:“我们身上还有干粮,方才那些不过是说辞。”

    “是啊,”杨菀之点头,“倒是你主仆二人,方才散了些口粮出去,这后面的路可不好走。”

    钱放也是个性格爽利的:“不知道你们要去哪里?这路上灾民多,若是顺路,就一起搭个伴儿,你们两个姑娘家家,怪危险的。”

    丫鬟掀开车帘向里望了一眼,然后答复。

    “我家小姐也是要去曹州,只不过我们这马车比不得你们骑马,路上的时间至少要多一倍。”那丫鬟道,“有人结伴儿,我们自然是开心的,就怕耽搁了三位的行程。”

    钱放也看了二位杨小姐一眼,见她俩都点了点头,便道:“无妨,左右不过耽搁上一天。本来我们三人就是打算借道曹州往汴州府去,已经绕了远路,不差这点日子。”

    钱放心里想,这次和二位杨小姐一道先行,也是有益处的,今晚到了驿站,他便寻邮差往徐州府去信,让叔叔他们届时直接北向曹州,绕开睢阳。

    于是五人便结伴上路。

    那丫鬟名叫赤绢,马车里坐着的,乃是这睢阳郡小有名望的吴家的三小姐吴诗雅。赤绢是个爽朗的,有了伴儿以后话也多了起来。她见杨菀之、辛温平和钱放三人衣着都朴素,只当三人是寻常商户,加上杨菀之和钱放都一副好说话的样子,所以觉得亲近,说了不少睢阳郡的事情。

    原来这睢阳郡的郡守任秋风,也是个买官的。只是不同于周县令这个总躲在闻县丞背后的甩手掌柜,任秋风人菜瘾大,有一出是一出,今天要在郡里修三个学堂,明天又说要搞什么牡丹花会。原本睢阳若没遭遇干旱、蝗灾,也算是富足的地界儿,但也禁不住这个郡守三年来修了十座桥、三个学堂、一条街市、两个花园……

    别说,刚进睢阳郡地界时,杨菀之还奇道这睢阳郡的官道都比别处平整宽敞哩。

    “不过这么看来,若是没这个蝗灾,这个任秋风做的事情也还……挺好?”钱放说道。

    杨菀之却是摇了摇头,但她没说,而是转向辛温平:“平儿,你觉得呢?”

    “这任秋风不过好大喜功而已,他修这么多营造,看似利民,实则利己。太祖每年春日都会东巡,而当今天子亦有明年开春前来东都暂住的打算,他修花园、办花会,不就是想让上面看见?若有幸能让天子移步睢阳,看见这里的城市营造得如此之好,指不定等到后年任秋风期满,就被提到中央了。”辛温平冷嗤,这几日在路上她除了读那本《鬼谷》,还买了本辛周太祖编年史,对中央的官署也算有了更多了解,“我朝冬官多是巧匠,以制举入仕之人在冬官中十之有七,而任秋风走的这条路也是很多制举之人所走之路。只因营屋造舍最能见成效,能把成绩做给天子看罢了。”

    “可他修学堂,不也算造福百姓了吗?”钱放还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