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清楚吗?」阿雷问。

    「讲了很多战略方面的东西,不太好玩。讲讲战术方面b较有意思─b如说古代水战到底是怎麽打的,怎麽样?这样b较有临场感。」

    阿雷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的水战之中,记录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场。」

    我们现在很难想像古人是怎麽样在水上拼个你Si我活的;有的大概也只是零星的、从历史电影里得到的些许吉光片羽。

    其实古代水战的战术相当有限。帆船时代的水战不外乎是以下几种战术:首先可以运用C船的技巧,不管是划桨或是C帆,使船前进後退,撞断对方的排桨或截断对方的船帆或桅杆,使其丧失机动力,任凭我方宰割。或是一开始的时候,利用风向或地形,抢占上风,然後利用船头的冲角,撞沉敌船。最常见的战术,却是最刀光剑影的「强登」:靠上敌人的船舰,然後把自己的陆战队送上敌船,杀伤对方的人员,夺取敌船。这就等於是在水上所进行的陆上战斗。强登结合火攻,是古时水战最常见的场景。

    中国史家在记载战争的时候,简直吝啬地令人难以置信。这大概是秉持古训「兵凶战危」、「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传统。流血流汗的战士,若是旗开得胜,便是「擅开边衅」;要是出师不利便是「将骄卒惰」;要是等待战机就变成「玩敌养寇」。总之,一只笔在文人的手里Ai怎麽写都行。就连唐初第一次中日战争,东亚二大强权在朝鲜半岛白江口今天的韩半岛大同江的大海战,也只有「焚倭船四百艘,海水皆赤」的二句话的纪录─到现在很多人还想不通为什麽烧船会把海水烧红,这又是一个完全凭想像而来的记载!

    中国史上记载最早的水战发生在西元前458年,战国时的楚国以「舟师」伐吴。吴国後来建立坚强的水师,有攻坚用的「大翼」大帆船、「小翼」小帆船、「突冒」冲角船、楼船等。後来宋朝的「太平御览」中追述记载了上古战船上的基本武装有长竿钩、矛、长柄斧、盔甲等。然而除了这些静态的记载外,古史上少有隋唐以前水战过程的详述。

    倒是西方的战史,有着相当多JiNg彩的文字。西元前一世纪,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与安东尼在地中海亚克兴角的海战,提到当时的战船「有些船备有装甲,也就是以铁索缚着木材放在舷侧,以防敌船碰撞」。而战船都备有船帆与桨,「有四人、六人,甚至十人的桨架」。战斗的进行则是C纵船舰不断地前进後退,撞断敌人的桨或砍断敌人的帆或索具,使敌人失去机动X,然後烧毁敌船或强登。「一方面,驾驶人员和摇桨手忍受着最大的艰苦和疲倦;另一方面,陆战队则像骑兵一样,时而进攻时而後退……。另外的重甲步兵则取守势,严防敌人的接近。所以彼此混战,各有斩获损失。有些人钻到敌船下层去破坏敌人的桨叶,另一些人则在高层的舱楼里,用矢石来击沉敌船。这种战斗很像陆上的战斗,就好像是攻城战一样。

    安东尼就是与埃及YAn后有一段情的安东尼。从凯撒的得力部下起家,安东尼以他的军事才能及演说天份,成为西元前後罗马的「後三雄」之一。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亚克兴之役他竟然丢下部下临阵脱逃;罗马史在写到这一场景的时候,很乾脆地说:「从那一刻起,安东尼作为男人的一生已经结束了。」

    还有另一个战例。1571年的利班多之战,是基督教世界阻止伊斯兰的扩张的重要转捩点。这场以基督教联合舰队由西班牙、威尼斯,与教皇国共组大胜为结的海战,也有很生动的战术记载:

    「假使你想登上敌船,应先使你的轻火器人员发S,尤其是顶层的。投钩手应以敌船的索具或前Pa0台为目标。枪手应弹不虚发。在船顶的人除了投掷火药和柏油以外,也应投掷肥皂或油脂,以使敌人甲板滑溜。…每个人都以刀剑和火器格斗。另用长柄镰刀,砍断敌人的帆缆。负伤者应立即送入舱下,因为他在甲板上会妨碍他人。Si者应速行投入水中,以免触目伤心,这样使甲板上每个人都是战士。」

    「我想问个问题:拥有b敌人多出四、五倍兵力的曹C,为什麽他还必须在水上获胜?他分几个点,把人渡过长江,在陆上决战去不就好了吗?」

    「我们回到赤壁战时的时代背景,谈谈为什麽曹C必须在水上获胜的原因。」

    拥有水上优势,可以随意选择发起进攻的地点,以少数兵力,牵制多数敌人,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就曹C来说,他应该清楚地知道:他的部队永远没有办法在水上与吴国水师争衡。水战战技的养成需要时间与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