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正宗的印度阿三应该是指锡克人,历史上锡克帝国被英国征服之后征召了大量锡克人到远东地区,比如著名的八里桥之战,实际上就是锡克骑兵对战满蒙联合骑兵。

      除此之外HongKong、Shanghai、Guangzhou也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在殖民时代锡克人一直是英国人的马前卒。

      至于锡克人的形象,如果想不起过去港片里的那种形象,可以想想《我在东北玩泥巴》里那个印度人。

      虽然弗兰茨不觉得锡克人能对欧陆战争构成什么影响,但是他也不想让英国人得到任何好处。

      至于说服阿富汗人实际上非常容易,因为阿克巴汗对英国的憎恨,以及对建立强大帝国的渴望都让其对印度垂涎三尺。

      弗兰茨只需要一个准确的情报和一份详细的利弊分析就能让阿克巴汗出兵,而此时锡克帝国刚刚建立几十年,境内还有大量的“天方教”势力。

      如果锡克人不能支棱起来,那弗兰茨完全可以利用阿富汗人顶替他们的生态位继续给英国人捣乱。

      此时的亨利·哈丁爵士已经认识到仅凭自己手中的力量是无法解决印度问题的,他手上有关于阿富汗的情报。

      这个阿克巴汗毫无疑问是一个难缠的对手,而他手下的军队和锡克人不同,他们并不是军人,而是一群土匪,一旦让其深入印度腹地,那么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亨利·哈丁爵士只能留下一万人和锡克帝国谈判,自己率领主力去和阿克巴汗的主力决战。

      北方的战事让整个印度次大陆都重新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此时弗兰茨买下的特兰奎巴就显得格外划算,毕竟防御设施完备,甚至连管理者都是现成的。

      丹麦语与德语差别不大,而且丹麦人会德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最重要的是这些丹麦人的要价都很低,弗兰茨自然不会介意多花一点钱买下一个比较稳定的过渡期。

      实际上弗兰茨有些杞人忧天了,因为印度人对于谁统治他们根本就毫不关心。

      其实经过几十代,甚至上百代的人工筛选,在印度有反骨的人还真不算多。哪怕是要反抗也不会像是隔壁邻居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是会打着效忠卧莫尔,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