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午闻听鉴真所言,饶有兴趣地回道:“唯识宗自玄奘法师立‘因明论’,其弟子窥基成‘唯识宗’以后,传至如今,应当是三祖‘慧沼’执掌。

    但今时法相唯识宗,声势比之玄奘时期,日趋衰弱。

    慧沼领诸弟子行化各方,并未在长安‘慈恩寺’当中,或有避忌如今皇帝的意思。

    我若再往慈恩寺去,怕是更无缘面见圣人——至于兴善寺,如今应是‘善无畏’坐镇,‘金刚三藏’随吐蕃使臣队伍而来,亦为面见圣人,传诸密宗法门于天下,他准备充分,亦正是野心勃勃之时——前有善无畏,后有金刚智,当下密宗,倒有大兴之相。

    依照大师所言,我们踏足长安以后,首先应往‘兴善寺’去。”

    鉴真闻言,抬了抬眼皮,向苏午说道:“那慈恩宗便去不得了?”

    “暗下里去。”苏午笑着回道。

    听到他的话,鉴真沉默了一下,也点了点头。

    如今‘法相宗’真传并不在慈恩寺内,三祖慧沼而今都行化诸法,长安人虽知这位高僧之名,但毕竟皆不曾亲眼得见,苏午再往慈恩寺去,其实也不过是好奇那位‘玄奘法师’于寺院间遗留的诸多痕迹,探看其中是否深藏秘密罢了。

    旁边的张方、阿部力等人见苏午与鉴真商量出了结果,他们的神色也放松了些许。

    ——苏午与鉴真交谈之时,他们分明在旁静听,但即便他们将苏午与鉴真的话都记在心里,但对于二者言辞之间包含的大量信息,却都未有挖掘出来,这便不免让他们有种‘听了和没听一样’、怀疑自己没有脑子的挫败感,好在二者结束了交谈,如此也就让他们免于深深地沉陷于此种挫败感中了。

    苏午自草棚中站起身,正要往门外去,陶祖这时却拉住了他。

    陶祖皱着眉,向苏午问道:“你方才说那法相宗的和尚,因为避忌而今的皇帝,所以出离长安,行化各地——他缘何要避忌如今皇帝?

    他害怕甚么?

    老夫没有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