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这个年代,重点大学基本上都不接收第二志愿,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那么即便你的第二志愿分数足够,那也有很大概率不会被录取。

    辛辛苦苦参加高考,并考了个比较好的分数,结果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出了差错没有被录取,简直能让人心态爆炸。

    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便是如此。

    另外。

    80年代的信息传播并没有前世的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广泛。

    没有网络,没有专业的填报教师,没有张雪峰老师,什么都没有,即便是有着多年高考经验的刘振国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从小就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连县城都没有出过,仅凭一本招生专业目录就要选择自己人生的后半段。

    太残忍。

    其他同学也在三五成群的热烈讨论志愿问题,结合学校提供的往年招生录取人数和分数线拼命燃烧大脑细胞。

    渐渐地,班级里像是炸开了锅一样,乱哄哄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谁也不能说服谁。

    “序哥,你说我应该报考哪个学校?”

    “这玩意我根本不认识啊,到底去哪呢?烦死了!”海涛昨天熬夜几乎都快把招生专业目录翻烂了,也没确定。

    问父母?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