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交税时大商人出来站队交税,百姓盲从,而交税之后乡绅商人的如数奉还,百姓的赋税均摊,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由下面的官员层层侵吞。

      在这样的局面下,最苦的是百姓,不仅要被官员盘剥,还要被大商人盘剥。

      因此、杨涟、左光斗才会主张削减田赋,增收商税、杂项。

      后世人以为明朝皇帝不知道商税的潜力,但明朝皇帝之中、尤其是万历、朱常洛,朱由校三人,他们都知道商税的潜力。

      不然他们也不会一直在用东林党。

      说白了,东林党是一个很好的背锅侠,甚至朱由校继位的前四年,也是在用东林党的主意。

      但这样的问题从天启四年,东林党内部出现了内讧开始结束。

      魏忠贤开始上台,而他与东林党有仇,并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恰逢这时,所有的乡党被东林党针对的苦不堪言,因此他们纷纷转头魏忠贤,也就组合成为了所谓的“阉党”。

      魏忠贤要笼络手下的人,自然就要给好处,而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减免商税、杂项。

      魏忠贤通过减免商税,获得了地方上大商人的支持,而地方上的乡党官员为了赚钱,也为了拍魏忠贤马屁,便和大商人一起,将原本大商人头上的商税,平摊到了小商人的身上。

      获了利,大商人和地方官员,便开始在地方上、为魏忠贤建造生祠来拍马屁。

      这时候,东林党内讧,一部分人叛出东林党,投靠阉党,再之后便是对东林党的清洗。

      直到天启七年结束,如杨涟等人一样为国为民的东林党已经死的死、致仕的致仕。

      可以说从天启七年开始,真正的东林党已经死了,活下来的除了徐光启、张煌言、孙承宗、卢象升这群小部分的能臣干吏外,其他的官员本质上就是曾经的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