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快速地移动着脚步,不断地寻求战机,沉稳地挥洒着拳脚,一招一式,一举一动,身壮如山,气势如虹。

    现场所有的人都暗暗心惊,不得不服人家兵王的称号。这种沉着,这种心态,这种战力,真不是普通人可比的。

    啥叫兵王?并没有一定之规。严格地说起来,只有汉夏军方高层中枢,才有授予兵王的资格。其他的王,就是笑话!

    不过,这也是部队的潜规则。在师级战斗序列中,为鼓励练兵,提高士气,师领导会对军事综合冠军,口头授予兵王称号。

    既然是师级首长授予,你管他是口头还正式呢!反正都是兵王。这种小兵王是年年授予年年有,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韩凌风则不动声色,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闪、挪、腾、跃的过程中,不时会瞅准机会甩出一拳或是踢出一腿。

    可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攻击,虽然不时地能够击中对方,但伤害性不大。犹如隔靴搔痒一般,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萧戎翰望着擂台上的这一幕,想起了阿爹讲的“在搏击较量中,灵巧、力量和内力是不变的法则”,感触颇深。

    他一边观看,一边暗暗琢磨,搏击中的灵巧、力量和内力的相互关系。越看越透彻,越看觉得三者不可缺一。否则,想赢不容易。

    整个现场沸腾了,擂台下面的喊叫声和嘘声不断,形成了两个阵营。

    老兵中绝大部分人支持黎百里,少部分保持中立。社会青年全部支持韩凌风,希望他能够为社会青年们争光。

    转眼之间,两人交手了十几分钟,互有试探,互有攻守,也都留有余地。

    他们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都在选择最佳的攻击时机,以便于自己掌握主动,能够一招制敌。

    从整个战斗过程来看,黎百里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他不仅身高体重,力大无穷和气势不凡,腿脚也很灵活。

    特别是他眸子里的一股凛冽杀气,始终笼罩四方,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