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多,张晓东等人乘坐的出租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附近,一行人从睡梦中惊醒,努力的推开车门,从拥挤的车厢里费力的爬出来,就看到三点钟的平顶山街头,萧索冷清,人迹寥寥。寒风瑟瑟,张晓东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努力的把单薄的衣衫紧了紧。

    出来的时候,宝城可是阳光正好,温度宜人,于是他们多是夏装打扮,不料就在这清冷的街头被冷风吹的直打喷嚏。

    众人拿下行李,结清车钱,那辆绿色的出租车一脚油门,绝尘而去,把张晓东等人抛在黑暗的角落里。

    接下来,几个人陆续抖抖嗖嗖的拿出手机,开始寻找落脚的地方,找了半天,只发现一千米处有一个招待所。

    没办法,拎起行李箱,顶着寒风,开始奔跑吧!

    等众人赶到招待所,纷纷把行李撇一边,顾不上洗漱一下,摸到床倒头就睡,瞬间便死死的睡去。

    第二天一早,顾不上吃早饭,众人便迎着早晨的朝阳往矿区走。进的矿区,只见前面的院子里有个大花坛,花坛后面正对大门是一栋三层的小楼,楼顶赫然竖着几个大字“平顶山某某矿”。

    众人进到院子里面,并没有继续进办公楼,而是在花坛附近等了一会,就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张晓东听见郭助理称呼他为李科长。

    这位李科长与大家寒暄了几句,听闻他们想尽快下矿,便带他们往后院走。

    走了约有十几分钟,众人来到一间两层的长条状的楼前,只见这栋楼看上去特别破旧,颜色灰灰的。

    赵科长前面进去和当日的下井的负责人打了招呼,然后就匆匆的离开了。这时,另一个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人走过来,带大家去穿戴装备。

    按照矿上的下矿流程,众人先是进入一间大屋子,必须将随身携带的手机、钥匙等等物品全部卸下来,保留在各自的临时小储物柜里,然后脱掉上衣外套,穿安全服。

    所谓的安全服,就是由一件极其厚重、衣服夹层里放了钢板的工作背心,一双靴子,一个带矿灯的安全帽,一件全身的防化服组成。

    张晓东拎起一件工作背心掂量了一下,十分沉重,少说的有三十斤的重量。等到众人把这几件装备穿好,互相看去,忍不住都笑起来,只见大家个个胖的像狗熊,犹如浮肿了一般。

    穿戴整齐后,五个人穿着厚重的设备慢慢的挪着步子,依次往下矿口走。路上经过了一个屋子,后来知道叫灯房,就是专门领取和存放矿灯的地方。每个下井的人都要经过这里领取矿灯,从下面出来则要归还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