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阳眼前是一个极为陌生的余家村。

    除了小洋楼,以及进村道路两侧规划的小平房,其余地方,触目可及之处全是乱搭乱建的窝棚。

    这些窝棚,有的以一米高的土坯作为矮墙,再在上面担几根木棍,铺一层货车弃用的塑料篷布,然后压上几块砖瓦石块。

    有的以木桩作为支撑,四周绑上一圈拆开又缝合的水泥蛇皮袋,再在上面搭建几块石棉瓦。

    也有的利用草席、铁皮、废弃家具、闲置车辆,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房子’。

    并且房子数量极多,甚至形成了一条条遍布臭水和垃圾的狭窄胡同。

    置身其中,依稀可以听到打鼾声、吵架声、读书声、切菜声……

    而要望远方,有晾晒的杂乱衣服,有刚洗完的婴儿尿布,有圈养的小鸡苗,也有乱跑的土狗……

    余阳忽然想起代表一个时代的产物,城中村。

    但眼前的条件,显然比不上城中村,应该叫村外村,或者贫民窟。

    随后其脑海里浮现出一组数据。

    千禧年,全球居住在贫民窟的人数,大约1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

    到了20年,全球经济飞快发展,经过世界联合机构的救济,居住在贫民窟的人数,上升到2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

    所以,经济发展越快,贫富差距越大。

    也所以,贫民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很难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