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见荆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很兴奋:“明摆着的事,谁上来会把干事的人裁下去?您会吗?有本事能干事的人,在电视台,我只说电视台,这部分人恐怕连二分之一都不到。”
荆涛一怔。
小孟说:“那些年,地方上效益好的单位比如电力、税务,公检法就不用说了,统统都垂直了,行政单位又进不来,所以,一些人就削尖脑袋往事业单位钻,电视台因为是以自收自支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单位,只要有过硬的关系就能进来,于是那几年进了一大批非专业型的人才,这些人中有的原单位开不出工资要倒闭了,有的是想换个清闲一点体面一点的单位,还有的曾经是做小买卖耍秤杆的,也通过关系进了电视台。”
荆涛问道:“电视台专业性很强,这些人进来能干什么?”
“您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小孟说:“干嘛?我说那个耍秤杆的,现在当上了摄像记者,其他人都堆在后勤了,光台办公室就有着四五十人,另外,广播电台发射台、电视播控部,实在不好安排的就进了保卫处,保卫处人多的安排不下,就来了个六班倒,平均每人每周才轮到上两天班,其余时间想干嘛就干嘛。”
荆涛倒吸一口凉气,又问道:“电视台那些临时雇工都在哪个部门?”
小孟说:“网络公司,正式在编的没人去爬电线杆,就雇了许多短期合同工。”
“难怪五个月开不出工资了。”
小孟说:“是啊,人太多了,以前每年财政都能拨一部分款,甚至兜底,今年就不行了。”
“那些一线的采编播人员没有意见吗?”荆涛问道。
小孟说:“有意见又能怎样?他们也改变不了大锅饭现状,我经常听到他们抱怨,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有时为了给市里赶制专题片,他们连续三天三夜不休息,连加班费甚至工作餐都没有,一般类似这样的任务都是我当通联,我给他们协调资源,太了解他们了。”
荆涛又问道:“专业人员在全体职工的比例如何?”
“电视台的话专业人员大概只占半成不到。报社情况相对好些,毕竟是财政差额,准入门槛高些,我说的都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