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宽裕,或者说当下的普通农民家庭就没有几个宽裕的,大家伙都是靠卖力气挣工分。

    秦淮茹的娘家有父母,有兄弟,还有嫂子和弟媳,一大家子住在一块儿,本就过的紧紧巴巴,柴米油盐那都要精打细算。

    当秦淮茹带着两个女儿回了娘家,起初娘家人是开心的,以为秦淮茹是回来过年,孝顺父母来了。

    可是得知秦淮茹跟婆婆闹翻了,要回娘家长住,不管是秦淮茹的父母,还是兄弟、嫂子的脸色都变了。

    秦淮茹的父母有苦难言,秦淮茹的兄弟神情复杂,秦淮茹的嫂子和弟媳直接翻脸,满脸不情愿的跟秦淮茹诉苦,什么家里粮食不够吃,家里地方小住不下……一个劲儿的劝秦淮茹跟婆婆低头认个错。

    还说秦淮茹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女人盼着进城吃商品粮都吃不上,秦淮茹倒反着来,放着铁饭碗不要,带着孩子回娘家种地挣工分,有福都不知道享。

    至于婆媳间的矛盾,那是见多不怪的,从古至今婆媳矛盾都存在,哪家的婆婆和媳妇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拌几句嘴,打个架,低个头,认个错就得了,翻了篇儿就过去,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就不过日子了。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秦淮茹在娘家苦苦坚持了几个月,哪怕是心疼女儿的秦父秦母最后也扛不住了。

    实在是生活所迫啊!

    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一下子又添了三张嘴,那日子就更难过了。

    秦淮茹虽然也帮忙干活儿挣工分,可她到底是嫁到城里多年,在轧钢厂上班也远比种地、挖坑、搬砖、修渠轻松多了。

    实实在在的力气活儿,秦淮茹是真的干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挣的工分儿连自己吃饭都不够,更别提还有养着两个孩子。

    眼见家里粮食越来越少,吃的越来越差,嫂子和弟媳儿坐不住了,也不拐弯抹角的诉苦,直接摊开了让秦淮茹回城里,要么就直接分家得了,大家伙各过各的。

    一面是儿子儿媳,一面是女儿和外孙女,手心手背都是肉,秦父秦母也很为难。

    正好这个时候,易中海和一大妈代表贾张氏过来接秦淮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