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由头,乾文帝相信其它的藩王是不会出兵相助晋王,而一旦拿下了晋州四地之后,大乾的实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那个时候回过头来,便可以一一对付其它的藩王,直到有一天平定所有藩王势力,集二十四州大权于中央之后,他就可以集中力量平定外邦,做一个真正的盛世名主。
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并不仅仅只是说一说就可以做到,真干起来怕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乾文帝还是要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事情最难走的都是第一步,如果连这一步都无法迈出去的话,还何谈以后和未来?
只是一切的事情都没有做,晋王的请罪折子就送来了。可以看出,晋王应该还没有回到太原郡,就这上了这道折子,怕的就是乾文帝会突然集结大军,向他出手。
现在好了,晋王先认了错,如此一来,给出的理由虽然勉强,但也可以说的通,如此一来的话,乾文帝就缺乏了足够的理由出兵,这样晋王也就安全了,他需要付出的只是太子的和妹妹李皇贵妃的性命而已。
原本这一次大梁城之行,晋王就是在赌。
胜则会推翻乾文帝,到时候不管是太子继位,还是自己直接上位都是收获巨大。
败不过就是损失一些兵马,损失太子这个大梁城中的内应而已。晋王在,太子可依仗他,他也可以依仗太子,但可是晋王不在了,以自己的子孙还能继续和太子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关系?并相互依靠吗?
晋王虽然自负,但并不狂妄。他对自己的子孙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能够守住晋州四地便让他心满意足。即是如此,有太子无太子的支持又有什么区别?
如此就有这一次狂赌之举。晋王败了!
好在的是,原本就计划周密,晋王并没有什么损失的回到了晋地,而为了不给晋地带来灾祸,主要是不给其它的藩王座山观虎斗的机会,晋王低了头,以出卖太子为条件,换来晋地的平安。
拿着人家的儿子来和人家谈条件,怎么做都会不伤及到自己。晋王的确是打了一手好算盘,反倒是乾文帝只能打落牙齿吞入腹中。
如同晋王不想与乾文帝交战一般,乾文帝又何偿想要与晋王一战?
不是说不能胜,乾文帝毕竟是皇帝,有着调动全国军马的权力,倘若真的调动起大军,灭掉晋军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是看要损失多大而已。
可如晋王所想,乾文帝动了兵,就会给其它藩王座山观虎斗的机会,座以待对手毙的事实。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乾文帝不愿意去做。他宁可等,好在晋王的身体的确有了毛病,三五年之内必死,没有了晋王的晋军就不会那么可怕,那才是乾文实收复失去与兵权的时候。
大家都不准备打仗,事情也还是要解决的,最终所有的罪过就要由太子来扛,这便是实力不济的悲哀。
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并不仅仅只是说一说就可以做到,真干起来怕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乾文帝还是要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事情最难走的都是第一步,如果连这一步都无法迈出去的话,还何谈以后和未来?
只是一切的事情都没有做,晋王的请罪折子就送来了。可以看出,晋王应该还没有回到太原郡,就这上了这道折子,怕的就是乾文帝会突然集结大军,向他出手。
现在好了,晋王先认了错,如此一来,给出的理由虽然勉强,但也可以说的通,如此一来的话,乾文帝就缺乏了足够的理由出兵,这样晋王也就安全了,他需要付出的只是太子的和妹妹李皇贵妃的性命而已。
原本这一次大梁城之行,晋王就是在赌。
胜则会推翻乾文帝,到时候不管是太子继位,还是自己直接上位都是收获巨大。
败不过就是损失一些兵马,损失太子这个大梁城中的内应而已。晋王在,太子可依仗他,他也可以依仗太子,但可是晋王不在了,以自己的子孙还能继续和太子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关系?并相互依靠吗?
晋王虽然自负,但并不狂妄。他对自己的子孙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能够守住晋州四地便让他心满意足。即是如此,有太子无太子的支持又有什么区别?
如此就有这一次狂赌之举。晋王败了!
好在的是,原本就计划周密,晋王并没有什么损失的回到了晋地,而为了不给晋地带来灾祸,主要是不给其它的藩王座山观虎斗的机会,晋王低了头,以出卖太子为条件,换来晋地的平安。
拿着人家的儿子来和人家谈条件,怎么做都会不伤及到自己。晋王的确是打了一手好算盘,反倒是乾文帝只能打落牙齿吞入腹中。
如同晋王不想与乾文帝交战一般,乾文帝又何偿想要与晋王一战?
不是说不能胜,乾文帝毕竟是皇帝,有着调动全国军马的权力,倘若真的调动起大军,灭掉晋军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是看要损失多大而已。
可如晋王所想,乾文帝动了兵,就会给其它藩王座山观虎斗的机会,座以待对手毙的事实。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乾文帝不愿意去做。他宁可等,好在晋王的身体的确有了毛病,三五年之内必死,没有了晋王的晋军就不会那么可怕,那才是乾文实收复失去与兵权的时候。
大家都不准备打仗,事情也还是要解决的,最终所有的罪过就要由太子来扛,这便是实力不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