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缺陷者,不过是归无咎目前功行尚低,因此所创制的功法只能止步于筑基境界之圆满。结丹之后的法诀,却需要等待归无咎修为提高,日后逐渐弥补。

    正因为这一部功法是从与“空蕴念剑”完全相斥的经典之中演化而来,二者之道理水火不容,故而一经运转,自然而然便能形成对抗剑气的斥力。

    当然,这功效如此立竿见影,也是因为“空蕴念剑”剑气在黄阳界中历经数十万载,早已衰减到微乎其微的缘故。

    见南门芊二人安然无恙,归无咎盘膝而坐,闭上双目,继续参研此处空蕴念剑剑气轮廓,精神气象。

    半个时辰过去。

    归无咎又感应了一段时间后,这神通的能力边界已然无限分明,赫然已经是理解到了极致、增无可增的地步。

    归无咎几乎又找到了当年一笔一划创制《持心卷》的感觉,一切形而上的神通法门化为具象,形上形下之间棱角分明,纤毫毕显。

    归无咎暗暗慨叹,没想到道途之上又一道重大转折,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今日。

    归无咎当初立下志愿,研习《通灵显化真形图》三千道术的道路的次第,与越衡宗任一先贤都决然不同。

    为了对抗轩辕怀,追求战力的最大化,归无咎本拟在三千道术全部习得、即将成就元婴之时,一口气凝练十八道大神通。

    而在此之前的斗战法门,却以第二真宝“天演钟”驾驭“履尘剑”应对。

    虽然不久之后习得空蕴念剑,并以为“天人立地根”的证道之本。但是空蕴念剑和越衡宗十八神通乃是两条相互独立的修行线路,完全无有任何交集,自然更加起不到借鉴、辅佐、印证之效用。

    故而归无咎的理念,依旧是分别追求两道神通的战力最大化。

    但是今日“空蕴念剑”的完全形态尽数在眼前展示,却是彻底扭转形势,给了归无咎改弦更张的依据。

    修道之人,一旦选定道途,便当心志坚凝,百折不回。但是这是由道心而言。以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论,那就应当随时变化,万不可拘泥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