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的实力是很强的。

    在崇祯年间,复社下面有三千多人,而且大多数是读书人。

    这些人在地方上颇有名望。

    也不是说读书人不行。

    太平的时候,国家肯定是需要读书人来治理的。

    但问题就在于,明朝末年,读书人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大环境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例如后人吹嘘的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些。

    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可能很多人是反感鞑清的无能,所以才吹。

    但吹得有点过头了。

    国家政治层面,不是一句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就能解释的。

    中国古代的上层意识形态,到了明末,已经进入到一个僵硬的死局。

    汉唐这样的强盛王朝都有和亲。

    和亲是政治手段,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平稳,赢取时间。